【诚信案例】坂面镇叶光兴:巧手制茶奔富路

日期:2023-08-16 09:38 来源:尤溪县坂面镇
| | | |

  叶光兴,1989年进入茶行业。三十余载始终践行茶叶工匠精神,努力学习,不忘初心,先后创制70余只省市级名优茶,取得制茶高级工程师、高级评茶员、茶叶一级加工工、品茶一级技师、茶叶加工工三级考评员等荣誉。在带动乡村茶产业发展、茶产业转型升级、名优茶开发、绿色发展、帮扶脱贫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获“五一劳动奖章”暨“三明工匠”,担任市海峡茶叶交流协会副会长、县茶叶协会会长。

  一、与茶结缘,勤学苦耕,带动茶产业发展 

  1989年,叶光兴分析当时茶产业形势,与兄弟合伙承包坂面村田螺山300多亩荒山种茶。他自学茶叶栽培、加工等知识,定植3年茶园成为当地“模范园”,第三年筹资建茶叶加工厂,一边学艺一边加工茶叶,随后逐年扩大规模,自有茶园面积达到1500多亩,形成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的健康产业链,带动更多茶农增收致富。由于加工技术较好,开始收购周边散户茶农的茶青加工,并采用“企业+科技+基地+茶农”,与500余户茶农签定购销合同,种茶户实现户均年收入达15500元。不仅带动本村茶业发展,也辐射到全镇及周边乡镇,全镇茶园面积从当时的五千余亩增加到一万多亩,扩大近2倍。做好以茶兴业、以茶富民、以茶为媒文章,让尤溪茶的品牌更响、更亮,让尤溪的好山好水好茶历久弥新、香飘万里,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茶产业力量。 

  二、精益求精,与时俱进,促进茶产业升级 

  叶光兴与兄弟创办光兴茶厂,负责茶厂车间一线的茶叶加工,后来升格为福建省尤溪县光兴茶业有限公司。当时由于绿茶生产效益较低,而乌龙茶、红茶市场较好,他组织茶农赴安溪、武夷山等地学习。率先进行茶园改植换种,陆续引进铁观音、金观音、金牡丹、黄观音等新优良种,并指导周边茶农改植换种,研究乌龙茶、红茶加工技术,从单一绿茶加工转向多茶类加工,为茶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基础。后来,他主持福建省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工作,带动周边发展标准化茶园建设,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提升经济效益。 

  三、传承茶技,示范带动,推动名优茶开发 

  叶光兴组织成立技术服务中心,与高校和市县业务部门联合组织制茶培训20余期,培养一批制茶能手。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县级荣誉。制作的尤溪红茶和尤溪绿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推荐生产单位,尤溪红茶获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授予特优金奖,多项茶品获省优质茶、省名茶等;与福建农林大学深度合作,作为教研基地接受多批本科和研究生实习。光兴生态茶园入选“三明市十佳优质茶叶基地”“三明市十佳茶香小院”“三明市科普教育基地”,以公司为基地的“福建尤溪红茶科技小院”入选国家级科技小院,被评选为“全国十佳科技小院”“福建省优秀科技小院”。 

  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延伸茶产业链 

  叶光兴重视茶产业绿色发展,致力于生态茶园建设,公司获无公害食品证书,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他提出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引进省级以上研究院、大学等科研院校在尤溪主要茶园设立中长期观测基地及研究点,通过理论与技术研究结果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多和更可靠数据支撑,深入探讨茶园碳中和实现途径与配套技术,同时面向我县大农业生产推广立体种养与生态循环技术,促进低碳农业发展并增强碳汇功能,为政府有关政策制定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与发展建议。他积极参与古茶树保护工作,在坂面镇际头村建立湆头山仙茶保护区,开展修缮道路、挂牌立碑等设施建设,并在核心区附近扩种一百多亩,为下一步扩繁育种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