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案例】张久凤:清官能断家务事
“老所长,吉华村发生一起纠纷,如果不及时化解,可能发生械斗,麻烦您出面调解。”5月28日,尤溪县中仙镇专职调解员张久凤,接到中仙镇吉华村原党支部书记肖开发的电话,马上赶到现场。
65岁的张久凤,自1984年担任村干部开始从事调解工作。2003年,他担任中仙司法所所长。2018年,张久凤退休后,正值中仙莆炎高速征迁,中仙镇政府返聘其为专职调解员,继续开展调解工作,张久凤有感望,村民有大事小情都愿意找他。村民们都说,张久凤说话管用,大家都听。
“为人民服务、解决百姓难题是我的职责所在,让百姓诉说心中苦闷,赢得百姓信任,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好褒奖。”说到这,张久凤脸上露出笑容。
调处纠纷解民忧
“人民调解有着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我一直奉行知民情、解民意、纾民困、排民忧、顺民心的'五民’工作法。”张久凤说。
几年前中仙镇修公路,经过岭下村一村民的责任田。公路建成第二年,雨季雨势过大,因护坡角度过正,边坡塌方至其责任田里。镇上此前答应村民会修复边坡,却因种种原因没处理。5月15日下午,张久凤和中仙镇工作组一起到田里查看情况。
当务之急是修复边坡,张久凤出面向村民提出两个解决方案,并与村民逐一分析两种方案的可行性。最终,村民同意由公路站牵头出资做好边坡、水渠修复工作,并签下协议书。
在农村要与当事人达到思想上的共鸣,必须要了解农事活动。张久凤是中仙本地人,作为农村出身的调解员,最明白界址纠纷不是一两棵竹子的事,小摩擦不断,矛盾就会积深。
玉深村两家毛竹林分界线被雨水冲刷后水土流失,记号不明显,引起了纠纷,张久凤在毛竹林间仔细搜寻,找到以前的记号,化解了两家的矛盾。竹峰村一户村民自行挖深沟,声称是两家竹林间的界址记号,张久凤到场后,对比两条记号沟内青苔生长情况分辨时间先后,让当事人双方亲临现场体验差别,摆事实、讲道理,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丰富的调解经验,让张久凤总结出趁热打铁法、现场调解法、减压法、循序渐进法、化整为零法、借用力量法、联合调解法等7大调解的方法。每次调解员例会时,他便化身镇上的人民调解员老师,给学员们上课。
刚刚参加调解工作的中仙司法所所长黄丽玲,是他新收的“徒弟”之一。“老所长掌握许多调解的技巧,例如研判人的性格,也是一种调解的方式方法。”黄丽玲说,张久凤总结出6种容易引起纠纷的性格,针对不同性格的当事人,有不同的调解方法。“例如,遇上粗暴型性格的当事人,宜缓不宜急,首先要耐心让他发泄情绪,再慢慢开导他。”张久凤说。
“和老所长去调解不仅学习化解纠纷的技巧,更多的是感受他调解公道和为民办实事的精神,为我今后的调解工作树立标杆。”黄丽玲说。
多元调解促和谐
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必须熟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还要掌握民间风俗习惯,才能巧解百家事,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张久凤购买了许多法律书籍,时常咨询律师,法官法律问题,退休返聘以来,张久凤参与,指导纠纷调解8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9%。
东华村施家打算重建老宅,但旁边邻居占了十几平方米的地盖了厨房,按照习俗,上梁是建房最主要的一环,来的人越多,代表以后家里人气越旺,动工当天,来了三四百人参加上梁,正要拆除厨房时,邻居夫妻俩拿着农具堵在门口,扬言谁敢进来就劈了谁,两家矛盾一触即发。
张久凤赶到后,先从法理角度来劝阻当事人,明确告诉施家代表,公民个人在未经被拆迁人同意的情况下,对他人的房屋进行暴力拆除的,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人群散开后,张久凤听取双方当事人陈述,向知情人了解情况,随即对矛盾双方做思想工作。他通过讲法说情的方式,分析双方矛盾的症结和诉求,并请邻居家亲戚一同参与调解。调解持续到深夜,终于形成了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调解方案,一场危机成功化解
“同类纠纷,邀请不同人员出面协助调解,效果是不同的。我们要了解纠纷当事人的人际关系,由关键人出面,纠纷就能圆满解决。”张久凤说。
中仙镇华口村朱某的房子,地处高速路征迁范围,征迁工作组多次上门商谈征迁工作,却无功而返。细心的张久凤发现,这家女主人时不时到外面接打电话,张久凤知道,征迁的突破口一定在这个电话上,经多方打听,几天后,张久凤找到了和女主人通话人的电话,向其介绍了征迁补偿政策,请他和自己一起去朱某家坐坐,不到20分钟,朱某就签下了补偿协议。
“纠纷化解固然重要,能做到防范纠纷才是最好的。”张久凤说。补偿款涉及朱某兄妹三人的利益,协议定下后,张久凤留下帮三人分配补偿款,避免出现次生矛盾。
调解工作往往是一个电话就要赶到现场,磨破嘴皮子可能也不讨好。"走千山万水,进千家万户,说千言万语,吃千辛万苦’,这是每一个基层调解员的真实写照。但这份工作让我觉得很充实,能把村民的心结解了,很有成就感,希望不辜负村民的信任,把调解工作一直做下去。”张久凤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