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案例】驻村干部 | 卿海译:一位戒毒民警的驻村故事

日期:2023-02-16 14:41 来源:尤溪县溪尾乡
| | | |

  “等这条路修好后,上山砍竹就不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感谢卿书记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实事。”在得知上洋头竹林路即将进行道路硬化,三明尤溪县秀峤村的村民们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村民口中的这个卿书记,是第六批省派的驻村干部、福建省三明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二级警长卿海译。 

  卿海译认为,作为驻村干部就应该有诚信,了解村民所需,并解决村民所难。“村里的事情,最主要的还是要村民参与,所以凡事也要多听听他们的意见。”随后,一个想法在卿海译脑海中萌生,可以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将村民集中起来,开个座谈会,听听大家对村子发展的想法。 

  说干就干,秀峤村“居民夜谈会”如期举行,部分村民代表积极参会、畅所欲言。会上,有村民代表反映,村里通往竹山的路上,有一段约400米泥路没有硬化,以前村民进山挖笋或者砍竹子,晴天都是灰头土脸,雨天更是泥泞难行,还很危险。讲到这里,会场顿时热闹起来,村民们围绕“修路”你一言我一语,卿海译听着记在了心里,看来修路是村民心头热切期盼解决的事。  

  群众的烦心事就是干部的操心事。卿海译说:“不能因为这段400米的路耽误村民的生产生活,特别是下雨天确实很危险,大家放心,这件事我会尽快想办法。” 

  民有所呼,必有回应。怎样才能把群众脚下的“烦心路”变成“民心路”,卿海译把上洋头竹林路的道路硬化项目上报作为乡政府“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任务清单,并邀请相关部门到现场查看情况、研究制定工程方案。 

  “诚信既是立身之本,也是发展之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经费保障才是修建这段“民心路”的关键所在。为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卿海译又专程跑了福州,向省司法厅戒毒管理局主要领导做了汇报,得到省司法厅戒毒管理局大力,拨付专项资金全额支持村里修路,为村民的生产创收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实事、大好事,不仅受到村民的称赞,更重要的是把“诚信”二字深深烙进了全村村民心中。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