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龙山会三宫
员峤居一境 紫府第三宫
——腾龙山会三宫简介
会三宫坐南朝北,位于尤溪县坂面镇下川村腾龙山,是尤溪县道教信仰文化活动较为活跃的场所之一。
据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十三、四岁的刘姓少年,到八仙洞山顶砍柴,回来路上遇到有俩人在下棋,便将柴薪放下,站在他们旁边观棋。此时,俩人中年纪稍轻的一位略处下风,急得额头冒汗,这位刘姓少年见了,就用自己戴的斗笠为他扇凉。不久,棋局胜负已定,那俩人欲起身离去。刘姓少年见棋局已结束,且时已近午,于是也就挑起柴薪率先走了。此时,弈棋俩人中年长的那位对年轻的说:“你刚才受人扇凉之恩,应该答谢他。”那年轻的说:“看这位小伙子的相貌,现在无论我酬谢他什么,他都无法消受。我看他今日午时会遇虎害,到时再去救他,也算是我对他给我扇凉的答谢了。”于是,这俩人便暗中跟着刘姓少年。其实,这俩人不是凡人,那年轻的是吕洞宾,年长的是李铁拐,都是八仙中赫赫有名的神仙。
且说两位仙人暗中跟着刘姓少年走到了一个地方,正当中午时,突然,伴随着一阵旋风,从山道上方窜出一只猛虎,向那刘姓少年扑去。吕洞宾见状立即现身,用拂尘制服了老虎。那少年受老虎袭击,已吓得昏了过去。吕洞宾将那少年送回家去,交给他父母,并用压惊丹让那少年服了下去。那少年醒了过来,认得是刚才在山上下棋的那位年轻人。少年向父母问明了情况,才得知是得遇吕祖仙师搭救,十分感谢,再三致意。为报答仙师的再造之恩,刘姓父母便在家里供奉吕祖仙师神位。后因吕洞宾托梦,指示村北腾龙山南麓有一处风景秀美的宝地,于是,刘姓少年父母便召集信众募资在那里建庙供祀吕祖仙师,由此也就有了会三宫。
又据有关资料记载:清咸丰年间,坂面霞川(下川)廪生林鸿先(1822—1859)自幼智慧超人,才高学博,少年得中县考,有口皆褒。后赴榕城参加省试,谁料却名落孙山。正当林鸿先心灰意冷之际,梦见吕祖仙师劝其不必稀罕功名,还是修道造化生灵为好。梦醒后,林鸿先立即觉悟,便放弃功名,从省城带来吕祖宝像,在乡中效法省城会二宫设鸾台扶乩,名为“化玄坛”,意欲募资建设会三殿宇。当时,吕祖仙师频频显圣,飞鸾示草示药救度众生,十分灵验。四方香客闻之纷纷前往“化玄坛”问事、求药,无不感恩赠资捐助。其后,林鸿先便开始在腾龙山开辟鸿基,建厅中正殿、筑阶下天台、修扶厝两幢、造钟鼓二楼,于清咸丰七年丁巳(1857)九月十六日巳时上梁迪吉。正当殿宇初步落成,准备进一步扩建之际,林鸿先却不幸逝世。后人群起筹划,共襄盛举,续建观音楼、朝天阁、大小门与下堂厅,四面环墙,全宫粉刷,雕梁画栋,殿宇巍峨,永祀纯阳道祖、慈航道人、关圣帝君、王大天君、文昌帝君、朱大真君、马氏三显真仙、韩大元帅,以及伽蓝等诸仙诸圣。香客云集,人多庶众。不几年,美轮美奂的会三宫成为尤溪道教活动较为突出的场所,名扬四方。
在尤溪县境内,供祀吕祖仙师的宫观较为著名有六个场所,分别为城关“彰道堂”、台溪“光道堂”、盖竹“德衍堂”、象山“灵源堂”、凤山“立本堂”、坂面下川“清六堂”,每年庙会依序轮流筹办,共同庆祝,热闹非常。不幸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雄伟壮丽的会三宫被摧毁为平地。1988年,在四方善信的支持下,会三宫重新建了起来。2002年春,再次对殿宇进行了装饰,雕梁画栋,彩绘瓷砖画贴面,琳琅满目,焕然生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