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SM11100-0100-2021-00026 文号 尤政文〔2021〕51号
发布机构 尤溪县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21-04-17
标题 尤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尤溪县茶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内容概述 尤溪县茶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有效性 有效 有效 失效 废止
索 引 号 SM11100-0100-2021-00026
文号 尤政文〔2021〕51号
发布机构 尤溪县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21-04-17
标题 尤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尤溪县茶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内容概述 尤溪县茶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有效性 有效

尤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尤溪县茶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04-21 09:31
| | | |
政策解读: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省市属各有关单位:

  《尤溪县茶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尤溪县人民政府

  2021年4月17日

  尤溪县茶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为做大做强我县茶叶产业,加快推进我县茶叶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实现茶农增收、茶企增效、财政增税,特制定尤溪县茶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抓住全省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重要机遇,以效益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保障,大力推广“尤溪红”“尤溪绿茶”品牌,快速做大做强我县茶叶产业。

  二、规划背景

  (一)种植面积大,但比较效益低。全县茶园总面积7.48万亩,茶树良种覆盖率超过95%,干茶产量达1.25万吨,茶叶产值10.6亿元;但生产上毛茶市场价格偏低,茶叶产业链不完整,茶产业的经济效益较低。

  (二)加工企业多,但企业规模小。全县茶叶加工厂210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福建省著名商标4家,福建省名牌农产品1家;但多数企业以小作坊方式生产,厂房陈旧,设备简陋,缺乏精制配套设备,资金与技术储备不足,以毛茶销售为主,产品附加值低。

  (三)从业人员多,但质量管控难。全县茶农8600多户,涉茶人员4万多人,但农技人员、制茶师、品茶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偏少,茶园管理水平不高,有机肥施用不够普遍,茶园物种单一,生态建设仍不完善,原料等级不一,部分加工厂产品质量不稳定。

  (四)种植历史久,但文化挖掘浅。根据明嘉靖《尤溪县志》记载,明朝时期茶叶产业就已形成相当规模;但由于投入不足,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贸旅游、新闻出版和餐饮服务等学科与行业仍然滞后,尤溪茶叶文化植入有待加强。

  (五)获得荣誉多,但品牌效应低。2005年以来,尤溪县茶叶获得省级以上名优茶奖达192个,取得不少国优和省优产品;但未形成强有力的龙头企业,“尤溪红”“尤溪绿茶”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待提高。

  三、工作目标

  发挥我县茶产业资源优势,突出茶产业特色,提升茶叶品牌知名度,大力发展红茶,适度发展绿茶,顺势发展其他茶类,全力把尤溪茶产业打造成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到2025年,新增茶园面积31470亩,全县茶园总面积达10.63万亩,年平均增长7.3%;总产量达1.45万吨,年平均增长3%;毛茶总产值达13亿元,年平均增长4.2%;茶叶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亿元,年平均增长10.8%;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茶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茶企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茶企10家。

  四、主要任务

  (一)提升三大水平,加快产业升级

  1.提升茶园管理水平。(1)推广良种栽培。推广无性系茶树梅占、金牡丹、瑞香、黄玫瑰等良种,发挥尤溪茶早采、高香优势。确立我县“当家”品种及其生产加工茶类,选定我县境内性状表现优异、有一定规模的品种,确立生产能突出该品种优异品质的茶类,着力发展有一定产能的区域,突出以点带面,以该品种为“主心骨”做强做大我县茶叶。(2)推广生态栽培。配套栽植遮阴树、行道树;打造生态观光茶园示范片,按照机械化要求抓好道路、水利建设。在城关、梅仙、联合、西滨、洋中、汤川、溪尾、中仙、台溪、坂面、新阳、管前、西城等乡镇实施2.5万亩生态茶园建设,完善45公里茶园干支道硬化、50公里步道的路网建设;建设茶园蓄水池15000立方米,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系统,完善茶园排水系统;配套种植防护林、行道树绿肥等,力争县内茶园全部建成生态茶园。(3)推广绿色栽培。建立健全茶园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加强农业生产用水和土壤环境监测与治理。依法划定茶园保护区,优先保护集中连片和高产稳定的良种茶园;划定茶园生态保护林,限制或禁止砍伐林木。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绿色发展不用化学农药示范茶园生产技术规程》,通过农艺改良,强化茶园管理,倡导茶树健身栽培,培育“茂大壮”茶树;推广天敌友好型诱虫板、天敌友好型LBD杀虫灯等最新物理防治措施,扩大生物农药防治面积,积极发展梯壁留草、种植行道树等,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开展统防统治、机耕、机采等社会化服务,推进科学修剪,做到适时、适量、适型修剪;推行适度采摘,名优茶在单芽采摘的基础上,提倡一芽一叶或一芽二三叶采摘。到2025年,全县推广有机肥茶园面积超过90%,全县茶园绿色防控实现全覆盖。

  2.提升茶叶加工水平。(1)普及茶叶机械。结合茶园宜机化改造、施肥、中耕、修剪、植保、采摘、加工等生产实际,积极推广植保无人机、田园管理搬运机、茶叶采摘机、茶园管理机、茶园深翻机、茶叶初加工生产线等茶园管理和茶叶初加工机具。(2)建立标准体系。根据茶类划分,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质量管理手册,对茶叶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存实行全过程规范化控制。加快制订和修订《尤溪绿茶》《尤溪红茶》地方标准,涵盖茶叶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和管理等各个环节,规范全县红绿茶行业发展。(3)规范茶叶加工。淘汰、改造茶叶小作坊,鼓励企业新建清洁化、自动化生产线,建立茶原料仓储、发酵、加工不落地制度,净化周边环境。规模茶厂必须配备安全自检设备,对茶叶原料及产品进行检测。加工企业要主动参与对原料基地的安全生产监管,对不合格的原料一律不予收购加工。引导茶叶加工企业积极申报SC取证,使SC取证企业成为我县茶叶生产加工的主体。对台溪、坂面、新阳、管前、西城、洋中、梅仙、联合、溪尾等乡镇的60个茶厂共5万平方米的厂房,在生产环境清洁化、加工燃料清洁化、加工设备清洁化、加工流程清洁化等方面进行改扩建,力争2025年全县80%以上茶叶初制加工厂完成清洁化改造。

  3.提升茶叶质量水平。(1)建立可追溯机制。加快推进“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引导和鼓励茶叶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与其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质量安全检测制度,建立田间作业、原料来源、工艺流程、产品检测和销售台帐。积极探索茶叶销售实名制,督促经营户落实好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等工作。(2)实行信用公示制度。加大对茶叶品牌的执法保护力度,对自有茶叶商标、茶叶包装专利和地理标志商标进行保护,打击假冒、仿冒行为。加大对经销、使用违禁农药以及添加非茶类物质的查处力度,对违规销售禁用农药、非茶类物质的,责令整改并加强跟踪监督,再次查获的依规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3)加大产品监管力度。规范农药、肥料等农资经营行为,督促农资经营店设立茶园专用农药柜,加强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指导。加强生产源头监管,重点监管农药使用安全性、加工和存储茶叶原料场地的安全性。加强加工企业监管,严把“原料进口、生产过程、成品出口”三个环节,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及其他质量安全隐患的违法行为;加强流通环节监管,突出茶叶包装物安全监管,加大对无证无照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茶叶产品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二)挖掘三大潜力,实现跨越发展

  1.挖掘茶叶文化潜力。(1)挖掘茶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尤溪生态茶历史文化,打造朱子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与茶饮文化融合点,收集展示茶诗、茶具、茶习俗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引导行业向茶艺、茶馆业、茶旅游等第三产业纵深发展。(2)植入茶文化内涵。重点推介地理标志公共品牌“尤溪红”“尤溪绿茶”,通过产品包装设计、广告植入朱子文化内涵,传达我县深厚的文化底蕴。(3)开展茶文化宣讲。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茶企参与,依托朱子文化研究会,开展“风展红旗如画”宣讲等活动;组建由机关单位、学校茶艺爱好者组成的茶艺队,县内外展示演出,宣传尤溪茶文化;开展茶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活动,突出尤溪茶叶“好生态”特质。倡导“尤溪人喝尤溪茶、尤溪人卖尤溪茶、尤溪人推尤溪茶”理念,鼓励本县机关企事业单位接待办公用茶优先采用“尤溪红”“尤溪绿茶”。

  2.挖掘优质古茶潜力。(1)制定保护方案。深入调查研究尤溪史料记栽的明山圣王茶、汤川普济茶、坂面湆头山仙茶、华口水仙茶四大古名茶,制定茶树资源保护开发方案,有效保护我县古名茶种质资源。(2)开展选育扩繁。加大与福建农林大学、武夷学院、省茶科所等院校合作力度,开展汤川苦竹茶和坂面湆头山仙茶野生茶优异性状研究,适度进行茶树品种选育与扩繁,开展茶树优质资源利用。(3)加大开发利用。选择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对古茶树提供加工技术支持,开发古茶树系列产品,形成古茶树品牌体系,让古茶树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带动尤溪县名优茶生产。

  3.挖掘茶叶人才潜力。(1)加强经营人才培养。选择重点茶农和茶叶经营者,分期分批开展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茶叶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方式,引进域外茶叶经营人才,吸引高学历大学生返乡创业,壮大尤溪茶叶人才队伍,不断培养尤溪本土茶企业家。(2)加强行业人才培养。通过尤溪职业中专学校、闽中茶校等机构,培养一批本土制茶师、评茶师、茶艺师、营销人员等;加大茶叶从业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努力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建立健全茶行业实用人才信息库。(3)加强专技人才培养。完善茶业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建立乡镇茶叶技术推广服务队伍,发挥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工程功能,扶持培养一批茶叶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制茶能手、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等,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打响三大市场,拓宽销售渠道

  1.以企业开拓市场。(1)培育龙头企业。扶持15家带动性强的茶叶龙头企业,在品质上下功夫,生产高端产品,大力宣传推介,扩大知名度。(2)引进域外企业。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各地企业来尤溪投资创业,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尤建基地、办茶厂,推广发展尤溪本地特色茶叶。(3)规划加工区域。加快推进茶叶加工集中区规划建设,在台溪乡建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园区,对园区内茶企落实税费优惠、对企业开工实行“绿色通道”、对企业生产用电争取优惠政策,逐步向全省一流的集生产研发、商贸物流、服务平台的现代茶叶产业园、茶乡小镇方向发展,切实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2.以营销发展市场。(1)完善销售渠道。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引导和支持茶叶龙头企业建立完善销售渠道,鼓励企业在国内外电商主流平台营销尤溪茶,形成尤溪茶叶公用品牌整体形象。(2)促进茶旅融合。结合“我家在景区”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带动农家乐、茶庄园发展茶业休闲观光,引入外部资金,实施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茶旅融合项目。开发茶叶“伴手礼”,打造以简约、环保、轻便的茶礼、茶具等旅游产品,鼓励在各景区设立“尤溪红”“尤溪绿茶”品牌推介点,滚动播出与尤溪茶有关的微电影、宣传片。(3)增强传播力度。建设尤溪茶叶展示窗口,扶持引进尤溪茶叶品牌龙头企业入驻,集中展销尤溪茶叶。设计尤溪茶卡通形象,制作便于传播的美图和短视频,增强尤溪茶传播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3.以品牌引导市场。(1)开展茶事活动。每年组织尤溪县茶叶鉴评会,广泛开展斗茶会、茶文化旅游节等茶事活动,奖励获奖茶企,鼓励企业产好茶。(2)组织参加展会。组织企业参加“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要省内外展会,提升尤溪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3)加大品牌打造。以增进地域认知、品牌认同和消费认购为内核,以“尤溪红”“尤溪绿茶”营销推广为突破、打响尤溪茶叶公共品牌,建立品牌VI标准体系、规范品牌授权准入使用等激励约束机制,促进茶叶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相得益彰、协同发展。建立尤溪茶品牌服务商制度,制定尤溪“百人计划”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吸引品牌打造、市场拓展、新媒体推广等各方面的尤溪籍乡贤参与尤溪茶品牌打造。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县茶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任组长,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成员为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统筹推进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相关人员组成茶产业建设工作专班。同时,将茶产业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各乡镇要切实加强对茶业工作的领导,结合实际制订茶产业发展方案,全面提升茶产业发展水平。

  (二)争取政策扶持。县乡两级财政每年安排预算资金用于茶叶产业发展,其中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元专项资金。同时,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茶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扶持茶树新品种推广、茶叶生产机具配置、生态茶园建设、茶厂清洁化改造。加大地方财政对产业的扶持,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加大对茶产业的财政投入,发挥政策引导效应,重点加大品牌宣传、市场拓展、科技研发、质量提升、三产融合等方面的扶持。

  (三)加大宣传发动。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切实承担起推动茶产业发展工作的属地责任与主体责任,把茶叶产业发展列入农业农村工作重要内容,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形成企业和合作社积极带动、茶农普遍参与的良好氛围。有计划地通过电视、网络等方式,宣传支持茶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成效,扩大社会影响力,及时总结工作推进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附件:1.尤溪县2021—2025年新建茶园规划表

  2.尤溪县“十四五”重大茶叶产业规划项目汇总表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省市属各有关单位:

  《尤溪县茶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尤溪县人民政府

  2021年4月17日

  尤溪县茶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为做大做强我县茶叶产业,加快推进我县茶叶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实现茶农增收、茶企增效、财政增税,特制定尤溪县茶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抓住全省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重要机遇,以效益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保障,大力推广“尤溪红”“尤溪绿茶”品牌,快速做大做强我县茶叶产业。

  二、规划背景

  (一)种植面积大,但比较效益低。全县茶园总面积7.48万亩,茶树良种覆盖率超过95%,干茶产量达1.25万吨,茶叶产值10.6亿元;但生产上毛茶市场价格偏低,茶叶产业链不完整,茶产业的经济效益较低。

  (二)加工企业多,但企业规模小。全县茶叶加工厂210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福建省著名商标4家,福建省名牌农产品1家;但多数企业以小作坊方式生产,厂房陈旧,设备简陋,缺乏精制配套设备,资金与技术储备不足,以毛茶销售为主,产品附加值低。

  (三)从业人员多,但质量管控难。全县茶农8600多户,涉茶人员4万多人,但农技人员、制茶师、品茶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偏少,茶园管理水平不高,有机肥施用不够普遍,茶园物种单一,生态建设仍不完善,原料等级不一,部分加工厂产品质量不稳定。

  (四)种植历史久,但文化挖掘浅。根据明嘉靖《尤溪县志》记载,明朝时期茶叶产业就已形成相当规模;但由于投入不足,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贸旅游、新闻出版和餐饮服务等学科与行业仍然滞后,尤溪茶叶文化植入有待加强。

  (五)获得荣誉多,但品牌效应低。2005年以来,尤溪县茶叶获得省级以上名优茶奖达192个,取得不少国优和省优产品;但未形成强有力的龙头企业,“尤溪红”“尤溪绿茶”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待提高。

  三、工作目标

  发挥我县茶产业资源优势,突出茶产业特色,提升茶叶品牌知名度,大力发展红茶,适度发展绿茶,顺势发展其他茶类,全力把尤溪茶产业打造成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到2025年,新增茶园面积31470亩,全县茶园总面积达10.63万亩,年平均增长7.3%;总产量达1.45万吨,年平均增长3%;毛茶总产值达13亿元,年平均增长4.2%;茶叶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亿元,年平均增长10.8%;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茶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茶企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茶企10家。

  四、主要任务

  (一)提升三大水平,加快产业升级

  1.提升茶园管理水平。(1)推广良种栽培。推广无性系茶树梅占、金牡丹、瑞香、黄玫瑰等良种,发挥尤溪茶早采、高香优势。确立我县“当家”品种及其生产加工茶类,选定我县境内性状表现优异、有一定规模的品种,确立生产能突出该品种优异品质的茶类,着力发展有一定产能的区域,突出以点带面,以该品种为“主心骨”做强做大我县茶叶。(2)推广生态栽培。配套栽植遮阴树、行道树;打造生态观光茶园示范片,按照机械化要求抓好道路、水利建设。在城关、梅仙、联合、西滨、洋中、汤川、溪尾、中仙、台溪、坂面、新阳、管前、西城等乡镇实施2.5万亩生态茶园建设,完善45公里茶园干支道硬化、50公里步道的路网建设;建设茶园蓄水池15000立方米,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系统,完善茶园排水系统;配套种植防护林、行道树绿肥等,力争县内茶园全部建成生态茶园。(3)推广绿色栽培。建立健全茶园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加强农业生产用水和土壤环境监测与治理。依法划定茶园保护区,优先保护集中连片和高产稳定的良种茶园;划定茶园生态保护林,限制或禁止砍伐林木。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绿色发展不用化学农药示范茶园生产技术规程》,通过农艺改良,强化茶园管理,倡导茶树健身栽培,培育“茂大壮”茶树;推广天敌友好型诱虫板、天敌友好型LBD杀虫灯等最新物理防治措施,扩大生物农药防治面积,积极发展梯壁留草、种植行道树等,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开展统防统治、机耕、机采等社会化服务,推进科学修剪,做到适时、适量、适型修剪;推行适度采摘,名优茶在单芽采摘的基础上,提倡一芽一叶或一芽二三叶采摘。到2025年,全县推广有机肥茶园面积超过90%,全县茶园绿色防控实现全覆盖。

  2.提升茶叶加工水平。(1)普及茶叶机械。结合茶园宜机化改造、施肥、中耕、修剪、植保、采摘、加工等生产实际,积极推广植保无人机、田园管理搬运机、茶叶采摘机、茶园管理机、茶园深翻机、茶叶初加工生产线等茶园管理和茶叶初加工机具。(2)建立标准体系。根据茶类划分,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质量管理手册,对茶叶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存实行全过程规范化控制。加快制订和修订《尤溪绿茶》《尤溪红茶》地方标准,涵盖茶叶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和管理等各个环节,规范全县红绿茶行业发展。(3)规范茶叶加工。淘汰、改造茶叶小作坊,鼓励企业新建清洁化、自动化生产线,建立茶原料仓储、发酵、加工不落地制度,净化周边环境。规模茶厂必须配备安全自检设备,对茶叶原料及产品进行检测。加工企业要主动参与对原料基地的安全生产监管,对不合格的原料一律不予收购加工。引导茶叶加工企业积极申报SC取证,使SC取证企业成为我县茶叶生产加工的主体。对台溪、坂面、新阳、管前、西城、洋中、梅仙、联合、溪尾等乡镇的60个茶厂共5万平方米的厂房,在生产环境清洁化、加工燃料清洁化、加工设备清洁化、加工流程清洁化等方面进行改扩建,力争2025年全县80%以上茶叶初制加工厂完成清洁化改造。

  3.提升茶叶质量水平。(1)建立可追溯机制。加快推进“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引导和鼓励茶叶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与其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质量安全检测制度,建立田间作业、原料来源、工艺流程、产品检测和销售台帐。积极探索茶叶销售实名制,督促经营户落实好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等工作。(2)实行信用公示制度。加大对茶叶品牌的执法保护力度,对自有茶叶商标、茶叶包装专利和地理标志商标进行保护,打击假冒、仿冒行为。加大对经销、使用违禁农药以及添加非茶类物质的查处力度,对违规销售禁用农药、非茶类物质的,责令整改并加强跟踪监督,再次查获的依规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3)加大产品监管力度。规范农药、肥料等农资经营行为,督促农资经营店设立茶园专用农药柜,加强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指导。加强生产源头监管,重点监管农药使用安全性、加工和存储茶叶原料场地的安全性。加强加工企业监管,严把“原料进口、生产过程、成品出口”三个环节,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及其他质量安全隐患的违法行为;加强流通环节监管,突出茶叶包装物安全监管,加大对无证无照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茶叶产品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二)挖掘三大潜力,实现跨越发展

  1.挖掘茶叶文化潜力。(1)挖掘茶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尤溪生态茶历史文化,打造朱子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与茶饮文化融合点,收集展示茶诗、茶具、茶习俗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引导行业向茶艺、茶馆业、茶旅游等第三产业纵深发展。(2)植入茶文化内涵。重点推介地理标志公共品牌“尤溪红”“尤溪绿茶”,通过产品包装设计、广告植入朱子文化内涵,传达我县深厚的文化底蕴。(3)开展茶文化宣讲。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茶企参与,依托朱子文化研究会,开展“风展红旗如画”宣讲等活动;组建由机关单位、学校茶艺爱好者组成的茶艺队,县内外展示演出,宣传尤溪茶文化;开展茶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活动,突出尤溪茶叶“好生态”特质。倡导“尤溪人喝尤溪茶、尤溪人卖尤溪茶、尤溪人推尤溪茶”理念,鼓励本县机关企事业单位接待办公用茶优先采用“尤溪红”“尤溪绿茶”。

  2.挖掘优质古茶潜力。(1)制定保护方案。深入调查研究尤溪史料记栽的明山圣王茶、汤川普济茶、坂面湆头山仙茶、华口水仙茶四大古名茶,制定茶树资源保护开发方案,有效保护我县古名茶种质资源。(2)开展选育扩繁。加大与福建农林大学、武夷学院、省茶科所等院校合作力度,开展汤川苦竹茶和坂面湆头山仙茶野生茶优异性状研究,适度进行茶树品种选育与扩繁,开展茶树优质资源利用。(3)加大开发利用。选择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对古茶树提供加工技术支持,开发古茶树系列产品,形成古茶树品牌体系,让古茶树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带动尤溪县名优茶生产。

  3.挖掘茶叶人才潜力。(1)加强经营人才培养。选择重点茶农和茶叶经营者,分期分批开展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茶叶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方式,引进域外茶叶经营人才,吸引高学历大学生返乡创业,壮大尤溪茶叶人才队伍,不断培养尤溪本土茶企业家。(2)加强行业人才培养。通过尤溪职业中专学校、闽中茶校等机构,培养一批本土制茶师、评茶师、茶艺师、营销人员等;加大茶叶从业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努力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建立健全茶行业实用人才信息库。(3)加强专技人才培养。完善茶业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建立乡镇茶叶技术推广服务队伍,发挥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工程功能,扶持培养一批茶叶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制茶能手、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等,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打响三大市场,拓宽销售渠道

  1.以企业开拓市场。(1)培育龙头企业。扶持15家带动性强的茶叶龙头企业,在品质上下功夫,生产高端产品,大力宣传推介,扩大知名度。(2)引进域外企业。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各地企业来尤溪投资创业,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尤建基地、办茶厂,推广发展尤溪本地特色茶叶。(3)规划加工区域。加快推进茶叶加工集中区规划建设,在台溪乡建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园区,对园区内茶企落实税费优惠、对企业开工实行“绿色通道”、对企业生产用电争取优惠政策,逐步向全省一流的集生产研发、商贸物流、服务平台的现代茶叶产业园、茶乡小镇方向发展,切实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2.以营销发展市场。(1)完善销售渠道。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引导和支持茶叶龙头企业建立完善销售渠道,鼓励企业在国内外电商主流平台营销尤溪茶,形成尤溪茶叶公用品牌整体形象。(2)促进茶旅融合。结合“我家在景区”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带动农家乐、茶庄园发展茶业休闲观光,引入外部资金,实施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茶旅融合项目。开发茶叶“伴手礼”,打造以简约、环保、轻便的茶礼、茶具等旅游产品,鼓励在各景区设立“尤溪红”“尤溪绿茶”品牌推介点,滚动播出与尤溪茶有关的微电影、宣传片。(3)增强传播力度。建设尤溪茶叶展示窗口,扶持引进尤溪茶叶品牌龙头企业入驻,集中展销尤溪茶叶。设计尤溪茶卡通形象,制作便于传播的美图和短视频,增强尤溪茶传播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3.以品牌引导市场。(1)开展茶事活动。每年组织尤溪县茶叶鉴评会,广泛开展斗茶会、茶文化旅游节等茶事活动,奖励获奖茶企,鼓励企业产好茶。(2)组织参加展会。组织企业参加“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要省内外展会,提升尤溪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3)加大品牌打造。以增进地域认知、品牌认同和消费认购为内核,以“尤溪红”“尤溪绿茶”营销推广为突破、打响尤溪茶叶公共品牌,建立品牌VI标准体系、规范品牌授权准入使用等激励约束机制,促进茶叶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相得益彰、协同发展。建立尤溪茶品牌服务商制度,制定尤溪“百人计划”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吸引品牌打造、市场拓展、新媒体推广等各方面的尤溪籍乡贤参与尤溪茶品牌打造。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县茶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任组长,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成员为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统筹推进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相关人员组成茶产业建设工作专班。同时,将茶产业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各乡镇要切实加强对茶业工作的领导,结合实际制订茶产业发展方案,全面提升茶产业发展水平。

  (二)争取政策扶持。县乡两级财政每年安排预算资金用于茶叶产业发展,其中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元专项资金。同时,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茶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扶持茶树新品种推广、茶叶生产机具配置、生态茶园建设、茶厂清洁化改造。加大地方财政对产业的扶持,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加大对茶产业的财政投入,发挥政策引导效应,重点加大品牌宣传、市场拓展、科技研发、质量提升、三产融合等方面的扶持。

  (三)加大宣传发动。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切实承担起推动茶产业发展工作的属地责任与主体责任,把茶叶产业发展列入农业农村工作重要内容,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形成企业和合作社积极带动、茶农普遍参与的良好氛围。有计划地通过电视、网络等方式,宣传支持茶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成效,扩大社会影响力,及时总结工作推进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附件:1.尤溪县2021—2025年新建茶园规划表

  2.尤溪县“十四五”重大茶叶产业规划项目汇总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