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尤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尤溪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尤政文〔2021〕153号)
《尤溪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专项规划》经县政府常务会同意,以县政府文件印发,现对政策出台背景和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背景依据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明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快推进文化强县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理念,把全县文化旅游发展放在更加广阔的空间作出科学谋划,着力推动产业融合、品质提升、要素集约、开放合作,为尤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文旅力量。
二、目标任务
《规划》明确,要突出文化自信和文旅融合,统筹考虑新供给,创新发展新路径,调整文化和旅游发展格局,扩展文化和旅游发展空间,增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活力,强化文化和旅游产业消费引领作用,着力构建空间全场景、产业全联动、服务全配套、社会全参与、管理全覆盖、成果全民共享的发展新格局,实现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增效。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网络100%覆盖、100%达标,努力形成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25年,建设一批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打造升级版特色版乡村文化驿站、非遗传习所,建成“朱子故里非遗展示体验馆”。县图书馆、文化馆争取达到一级馆标准。
(二)文旅融合品牌凸显地域特色。积极融入“风展红旗·如画三明”“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品牌推广,提升朱子文化等品牌影响力。“十四五”期间,力争创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4A级旅游景区、3个以上3A级旅游景区,打造1个以上金牌旅游村。力争到2025年全县接待游客7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90亿元。
(三)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文化为引领,以旅游为主体,以康养为支撑,强化优势资源整合和重大项目带动,推进生态康养、红色传承、文化创意、古建开发、乡村旅游等项目建设,争创1个以上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力争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18亿元,人均文化和旅游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显著上升,每年入尤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递增20%。
(四)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并重。加大重点文物保护项目投入,促进国保、省保、县保单位、重要革命文物以及重要涉台文物的保护状况有较大改善。持续推进“老屋拯救”行动,加快推进馆藏文物库房建设,全面改善县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的保护环境。加强红色文化遗址遗迹的保护修缮和转化利用,打造红色文化精品。到2025年,争创一批以革命文物为主国保、省保单位,争取县博物馆达到国家二级馆。
(五)文化交流不断深入。以朱子文化为纽带,融合红色文化、孝道文化、名山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组织举办高规格、高水平的朱子祭典、海峡论坛尤溪分会场、南溪书院学术文化交流、梯田山地马拉松越野赛、“印象尤溪”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大力推进文化对外交流。
三、范围期限
规划范围涵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方面的改革发展,规划期为2021-2025年。
四、主要内容
(一)巩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70个以上,乡村非遗传习所15个以上,县图书馆、文化馆争取达到一级馆标准。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大力推进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遗展示馆建设。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培育和打造一批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加强乡村文化治理,扎实开展“村晚”、“戏曲进乡村”等富有文化特色的农村节庆活动。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加强乡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二) 创新文旅融合品牌体系。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文旅融合为主线,以拉动消费为重点,整合文旅资源,优化产品体系,研发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森林康养等特色产品,积极构建文旅融合品牌。巩固提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做优旅游要素保障,完善旅游基础配套,丰富旅游业态体系,强化旅游产品供给和升级,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实施智慧旅游项目,积极推进省级智慧旅游试点县创建工作。加大区域旅游协作,探讨资源互换、客源互送合作机制,着力构建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旅游业发展新模式。
(三)推进“文旅+”多元融合化发展。以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为依托,加快推动“文旅+康养”“文旅+乡村”“文旅+医养”“文旅+研学”“文旅+美食”“文旅+工业”“文旅+体育”等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树立全域旅游融合发展标杆。
(四)保护利用优秀文化遗产。以长征主题、抗战主题和红军标语保护利用为重点,全面实施革命文物连片保护利用工程、红色标语保护利用工程。加强文物基础工作,完善文物档案。实施文物平安工程,健全文物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力争县博物馆达到国家二级馆。组织实施非遗图志保护工程、非遗演绎创作工程、非遗文旅融合示范工程、非遗展示厅建设工程,促进非遗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五)推进朱子文化传承和发展。持续推进朱子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扎实推进朱子文化“五进”活动,重修《南溪书院志》,积极推动全省乃至全国干部家风教育基地建设。常态化开展朱子诞辰祭典活动,积极争取“朱熹祭典”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加快推进朱子文化园(二期)、朱子学院、朱子古街、“一河两岸”景观、朱子非遗文化传习所等项目,推动朱子文化理学城建设。加强朱子文化对外交流,定期举办朱子文化研讨交流活动,提升南溪书院学术奖项规格等级,争取将南溪书院建成全国朱子文化、书院文化交流研讨中心、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心。
(六)繁荣发展地方文艺事业。坚持文以载道、弘道兴文,持续讲好“三明实践”故事,唱响“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城市品牌,创作一批朱子文化、红色文化、孝道文化、小腔戏等具有尤溪元素、地方特色的文学、音乐、舞蹈等文艺精品。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省、市艺术节等文艺赛事,争取原创艺术精品申报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剧目以及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评审。
(七)扎实推进新闻出版广电事业。加强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建好全媒体传播体系,着力打造新闻精品栏目、节目,培养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播,力争年度福建新闻奖有更大的丰收。开设一批与市场粘合度高、具有市场潜力的广播电视品牌节目,提高直播“带货”能力。推动“智慧广电+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应急广播智慧广电乡村工程,至2025年,建设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与各级预警信息系统有效对接的全省应急广播体系。创优全民阅读环境,推进“书香尤溪”等全民阅读品牌向纵深发展。深化新闻出版“放管服”改革,优化新闻出版行政审批项目,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促进我县文旅市场健康、安全、有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