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日期:2013-08-16 17:30 来源:本网
| | | |

2008年,尤溪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四求先行”、“四个重在”的要求,主动对接三明区域发展思路和产业发展思路,全县人民继续围绕“建设新型工业县、打造朱子文化城、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发展战略,以加快发展速度、优化发展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为主线,真抓实干、负重前进,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2008年,在国际经济环境迅速恶化,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加大的情况下,我县经济形势总体持续、总体协调、总体有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形势、趋势和态势。据初步统计,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70.81亿元,总量在全市排名第三位,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7%,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低0.5个百分点,位居全市两区外的10个县(市)第八名。虽然增幅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但增速仍在13.0%以上,处于较快的运行区间,整体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55亿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83亿元,同比增长31.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42亿元,同比增长7.2%。三次产业比重由去年的36.0∶29.9∶34.1调整为36.1∶32.2∶31.7,结构更趋合理,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部分经济指标增速回落的趋势明显,结构变化不尽人意。特别是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出现了负增长,增幅下降10.9%,影响全县GDP下降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虽有所增长,但增幅比上年低15个百分点。
从三次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来看,第一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为12.3%,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为69.2%,拉动GDP增长9.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73.1%,拉动GDP增长10.0个百分点;建筑业对GDP增长贡献率为-3.9%,影响GDP下降0.5个百分点),因而,工业成为今年拉动GDP增长的主力军;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为18.5%,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08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38亿元,比上年35.17亿元增加5.21亿元,可比增长5.05%,增幅居全市倒数第一位。其中:农业总产值243099万元,比上年增加27667万元,比增5.56%;林业总产值95173万元,比上年增加14714万元,比增5.58%;畜牧业总产值48758万元,比上年增加7719万元,比增0.26%;渔业产值10027万元,比上年增加1383万元,比增9.73%;服务业产值6748万元,比上年增加630万元,比增5.44%。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9.31万亩,比上年增加0.09万亩,增长0.19%,产量15.97万吨,比上年增加0.26万吨,增长1.60%。随着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烟叶、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全年烟叶种植面积32318亩,比上年增加0.60万亩,增长22.63%,产量4315吨,比上年增加724吨,增长20.16%;蔬菜播种面积26.60万亩,比上年增加0.86万亩,增长3.32%,产量461972吨,比上年增加19053吨,增长4.30%;全年茶叶产量7509吨,比上年增加484吨,增长6.89%;水果产量147955吨,比上年增加12041吨,增长8.86%;全年食用菌产量24765吨,比上年增加1581吨,增长6.82%。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房地产市场影响,全年木材采伐量483255立方米,比上年减少58849立方米,比降10.86%,其中商品材采伐量257049立方米,比上年减少59378立方米,比降18.77%。竹材采伐量略有增加,通过近几年政府出台扶持措施,加强毛竹林的抚育管理,毛竹林出材量逐年增加,采伐量较上年略有增加,全年竹材采伐量2058万根,比上年增加157万根,增长8.26%。
全年肉蛋奶总产量22126吨,比上年减少295吨,降幅1.32%,主要是禽蛋产量比去年减少974吨,降幅17.4%,影响了整个肉蛋奶总产量的微幅减产。全年水产品产量6206吨,比上年增加668吨,增长12.06%。
从整体农业生产情况来看,虽然运行比较平稳,但是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农业生产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二是农业产业化企业规模不大,产业优势不明显,农业生产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普遍上涨,影响农民增收。

三、工业
2008年,工业生产受到了原材料价格、企业劳动力、资金等多项生产成本构成要素的影响和制约,经过全县上下的努力,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全县工业运行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和较高增幅。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3家,比上年增加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6.07亿元,可比增长41.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5.3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0.8亿元,可比增长41.4%,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6.6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一;实现销售产值53.23亿元,同比增长26.9%;产销率94.93%,同比下降0.5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524421万元,同比增长25.43%;税金总额完成25979万元,同比增长25.77%;亏损企业35家,较上年同期21家增亏14家,扭亏增盈企业9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2%。
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9.37%,较上年的169.99%下降了20.62个百分点。其中:产品销售率、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下降了0.52、3.41和7.57个百分点,分别影响效益综合指数下降0.06、6.37和28.5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下降了0.21次,影响效益综合指数下降2.0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19.9%、资本保值增值率上升23.1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下降1.85个百分点,分别拉动效益综合指数上升12.81、3.09和0.55个百分点。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利润总额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4612.7万元,比上年25861.4万元减少了30474.1万元,同比下降117.84%,利润减少较大的行业是水电业和矿业;二是产销衔接程度下降,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4.93%,同比下降0.52个百分点,产销衔接程度下降导致企业产成品增加,应收账款和产成品“两金”继续沉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两金”占用总额达到287438.1万元。从今后一段时期来看,随着上述因素影响的加剧,部分企业可能因此而减产或停产。
2008年全社会用电量64523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4992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5%,增幅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93亿元,比增23.6%,居全市倒数第一位。城镇以上投资完成27.57亿元,比增6.2%,其中:城镇项目完成投资20.89亿元,比增0.7%,增速为自2006年以来年度最低;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68亿元,比增27.9%,支撑全年开发投资保持增长的因素主要是水东新城开发建设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农村完成投资22.36亿元,成为全社会投资的亮点,比增54.9%,其中:非农户投资20.74亿元,比增57.1%,占全社会投资的41.5%,比上年提高8.8个百分点;农户投资1.62亿元,比增31.4%。
商品房销售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5467平方米,同比下降81.3%,主要是占商品房销售主体83.5%的住宅销售面积仅为21275平方米,同比下降82%。其中现房销售面积为1150平方米,同比下降了86.2%,期房销售面积为24317平方米,同比下降80.9%。目前市场观望的气氛依然存在,商品房销售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使购房者持币观望,房地产开发商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 五、县域贸易和对外经济
流通行业组织结构、经营方式逐步转变,各种现代经销方式尤其是连锁经营在流通领域得到迅速发展,有力推进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2008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6001.2万元,同比增长26.4%,增幅居全市第二。从分行业来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44526.4万元,增长27.6%,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8111万元,增长17.7%,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3363.8万元,增长22.7%。
2008年末,全县共有私营企业1044家、注册资金20100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4%、19.7%,从业人员18541人,下降1.5%;共有个体工商户5177家,注册资金17702万元,从业人员8996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2.8%、34.9%和9.8%。个体商业在活跃市场、方便居民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措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出台招商引资鼓励政策,对外开放步伐加快。2008年,我县组团参加第十二届“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借助“9.8”国际投洽会平台,突出结识新客商,对接新项目,促进深化项目合作,实现互惠互赢,取得成效,共签约合同外资项目3个,总投资1350万美元,利用区外资金项目3个,总投资7100万元,出口成交额完成380万美元;举办第四届“7.28”泉州专场招商会,获得签约项目35个,其中合同项目23个,利用外资6.1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两项指标同步增长,全年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资2217万美元,外贸出口3099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增长3.7%和2.2%。
六、财政与金融
2008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51746万元,比上年增收3689万元,突破5亿元大关,增长7.7%。其中上划中央级收入25607万元,比上年增收182万元,增长0.7%;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26139万元,比上年增收3507万元,增长15.5%。地方级一般预算支出53677万元,比上年增支7912万元,增长17.3%。
全县基金预算收入12938万元,比上年增收11235万元,增长659.7%,上级补助收入3246万元,上年滚存结余504万元,收入合计16688万元;全县基金预算支出14017万元,比上年增支10560万元,增长305.5%,调出用于平衡一般预算1500万元,支出合计15517万元,年终滚存结余1171万元。
全年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年末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合计391386万元,比年初增加61741万元,同比增长18.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6948万元,同比增长17.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本外币合计404283万元,比年初增加53957万元,同比增长14.6%,全部为人民币贷款。存贷款总余额为795669万元,存贷比为103.3︰10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2008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53608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52708万吨公里,旅客运输周转量28865万人公里。截止2008年底,全县公路里程达2194.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2.08公里、国道2.88公里、省道161.03公里、县道377.15公里、乡村道1590.96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全县载货汽车707辆2587吨位,年货运量达648.96万吨,客运汽车163辆2997座位,年客运量达376.15万人次。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899万元,增长11.1%;完成邮政业务收入1728万元,增长14.1%。邮政业务快速增长,业务种类不断增加。
通过科学规划,逐步形成了以朱熹故居为核心的朱子文化旅游区,以九阜山为中心的森林生态度假旅游区,以街面电库区为龙头的水上旅游区,以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民居、古建筑为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区,以中国金柑之乡为重点的观光休闲农业旅游区等五大旅游板块。全年接待游客人数达15.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9.6%,旅游收入3910万元,比上年增长66.8%,两项增幅均在全市排名第一位,旅游业发展迅速。
八、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8年末,全县公安户籍人口为419810人,全年净增人口80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2‰。全县出生人口5596人,出生率13.32‰;死亡人口4790人,死亡率11.40‰。按人口年龄段分:18岁以下的80575人,占总人口的19.2%;18岁至60岁的288045人,占总人口的68.6%;60岁以上的51190人,占总人口的12.2%。男女性别比为113︰100。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928元,比上年增长13.8%,居全市第六位,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03元,比上年增长13.5%,居全市第九位,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7.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8%,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全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5.0%,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六位(梅列、三元市区除外)。按属性分: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6.7%,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下降1.2%。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八大类构成项目中呈现“五升三降”的态势,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居住类分别上涨10.7%、9.2%、2.0%、2.4%、12.4%,衣着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6.4%、3.0%、2.4%。
2008年年末从业人员人数为15804人,同比减少421人,下降2.59%;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为21344元,比增1.93%。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1566元,比增1.56%,其他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为9525元,比增15.75%。

注:1、文中所用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二〇〇九年二月三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