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博物馆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 指导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日期:2022-07-28 09:00 来源:尤溪县文旅局
| | | |

   

  为深入开展“喜迎党的二十大·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围绕“进万家门,在一线凝聚民心;知万家情,在一线掌握问题;解万家忧,在一线纾解民困;办万家事,在一线推动发展”的“四个万家、四在一线”的主要内容,近日,县博物馆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做实群众工作,加强文物古建筑知识的普及与推广,结合文博工作实际,指导闽南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深入台溪乡书京村,走进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书京土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借助高校专业人员的技术力量,转化一支有声力量,进一步挖掘尤溪文物古建筑内涵和学术研究,使乡土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硬支撑”,让历史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中,县博物馆支部副书记黄颖带领同学们依次参观了光裕堡、瑞庆堡、书京大楼书院等文物古建筑,在实地调研中初步了解其规划特色、历史背景及建筑特征,探寻其保护和利用详情。通过对文物古建筑的讲解,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也是维系情感、凝聚力量、传承精神的重要承载,乡村振兴更是离不开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而乡村文化遗产又是乡村产业振兴中的重要资源,只有通过挖掘和振兴乡村的特色文化遗产,通过整体保护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推进文化与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方面凸显当地特色,一方面能够为传承人和相关从业人员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能够有效吸引村民回流,实现主客共享,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近年来,书京村在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利用上,更是创新保护方法,采取村财“以奖代补”方式,村财出资60%,产权人出资40%对古建筑进行修缮,确保文物古建筑得到科学有效保护利用,助力乡村振兴。 

  同时,为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非遗技艺,在社教部部长吴玉萍的讲解中,同学们来到县博物馆,认真聆听关于“朱子四个之本板联”和“朱子家训文献”的介绍,并了解了拓片的产生、种类、价值及详细的制作步骤。同学们在馆内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悉心学习着拓片技术,从刷浆、上纸,再到锤拓、上墨,在寓教于乐中切身体验传统技艺的魅力,切实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此次活动既是县博物馆开展“喜迎党的二十大·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工作缩影,也是博物馆作为省级校外美育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体现,有效增强大学生们对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了解,促进文物古建筑知识的传授、宣传与保护,也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下阶段,我馆将持续开展“喜迎党的二十大·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破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并以实际行动推动落实,将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更多地发掘出来,将文化遗产的社会政治意义更多地呈现出来,彰显文博工作者的担当与智慧,让历史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风采,彰显文化风貌的独特魅力,助推乡村振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