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美文物守护人——吴锡孝
经通村位于福建省尤溪县梅仙镇的中部,提起经通村,人们不得不提经通古建筑群,它们依山而建,规模宏大。经通村是一个罕见完整的古村落,而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古建筑群成就了经通村。来经通参观过的古建专家们都非常欣赏经通古建筑蕴含的文化品味,意大利巴黎大学校长带师生来考察也对这里的木构技艺赞叹不已。经通村的古建筑,主要集中在经济坑,最具代表性的有马坪厝、水尾林厝、前垅厝、后垅厝、上隔兜厝等,这些古建筑大多为清乾隆至光绪年间所建,建筑风格基本相同,均为单檐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2009年3月,经济坑古建筑群被国家文物局编入《2008年第三次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一书。2017年,经通村入选福建省第二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而经通古建筑群之所以能保持如此完好,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七旬老人吴锡孝对这一片净土的守护。

经通村古建筑群全景
一、不忘初心 关爱家乡
吴锡孝出生于福州安泰桥附近的居民区。1961年,因家境贫寒,父母将10岁的他送到尤溪县梅仙镇经通村。当时,大家缺衣少粮,吃的都是地瓜拌饭或野菜饭,但养父吴士实对他十分照顾,时常能吃上白米饭;邻居大婶也会送来布料让他做衣服穿;孩子们成群结队在老房子嬉戏追逐……经通村在他的心里烙下深深的印记。
创办企业成功后吴锡孝回乡探亲,看着经通村基础设施不足,甚感心焦,想为家乡人民做点事情。2007年,吴锡孝捐资500多万元修建了安泰公园,2017年,又出资90余万元重修了经通村里的人文古迹;考虑到公园内没有遮风避雨的休息场所,吴锡孝又在2018年投入300多万元在公园内重建一座四层高的供村民休闲娱乐的综合楼。现在的安泰公园除本村村民,不少周边乡镇的游客也来休闲。2019年重阳节,吴锡孝在这里向村里338名6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送上慰问金及蜂蜜、太空被等慰问品。“我过过苦日子,现在自己有能力了,也想多让乡亲们生活幸福安康。”吴锡孝笑着说。
二、坚定决心 勇毅前行
有一天,回乡的吴锡孝看到从小长大的马坪厝,已被杂草淹没,路基有溜方,围墙多倒塌,厢房半歪斜,有的塌方压垮后厅侵占走廊,再不维修,恐被埋没!吴锡孝看到这番情景,心里说不出的难受,他暗下决心,决定捐资对马坪厝进行抢救性修复。他与马坪厝宗亲、村民和村两委一起研究、探讨,大家一起投资投工投劳,尽可能地把马坪厝修缮完好。一开始,很多村民对吴锡孝有误解,认为他的动机不纯,想将古建筑修缮好后作为他个人投资使用,都不是很理解。他的子女对他的举动也不是很支持,认为他吃力不讨好。吴锡孝也觉得很委屈,但是他说:“修缮这些古厝,是为了圆儿时的记忆。这是我的家乡,我希望她留得住乡愁,越来越好。”
在修缮过程中,吴锡孝深刻体会到古建筑修缮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既然做,就一定要做好,保证这些古厝的原汁原味。”吴锡孝说。于是,他就主动对接县文物主管部门,邀请他们到现场进行业务指导。并通过县文物主管部门的领导、专家们向村民传递政策、信息,经济坑古民居保存完整、体量很大、艺术性强,它代表了尤溪甚至闽中古民居的建筑风格,把它修复,不仅是保护祖先遗产、保护文物,而且是传承文化、推动发展,作用是长久的、重大的。
尤溪县委县政府也十分重视,专门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土堡与传统民居保护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鼓励个人出资修缮保护。“国家这么重视古民居保护,我们自己也要做点事情”,已经出资200多万元修缮马坪厝的吴锡孝再一次燃起建设家乡的热情,他决心出资修复文物古建筑。马坪厝修好后,吴锡孝又默默地投资1600多万元开始抢救性修缮其它4座古厝。
右二为吴锡孝听取专家指导意见
三、严谨细心 精益求精
吴锡孝不仅出资修缮,还亲自监工出力,对于年过七旬的他来说,亲自动手虽有些吃力,却也乐在其中。修缮动工前,吴锡孝组织力量把老屋的杂草全部除尽、塌方全部清理、杂物全部转移,为工程队提供最好施工条件。为修旧如旧,吴锡孝狠下功夫。马坪厝塌方严重,原先的石头他要求找出重砌,不足部分,附近采石场的石料他看不上,特地组织十几人到尤溪河道边去挑捡。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的最多的就是施工安全、原料供应、工程质量。吴锡孝最喜欢下雨天的时候围绕老屋巡察,走进老屋查看,检查已修的会不会变色、有没有漏雨,未修的漏洞在哪。由于老屋内没通电,视线昏暗,他就戴矿灯举电筒四处照看,有时还要工作人员静心听声判断,然后找到漏雨处,在其相应位置做好记号,待雨停后,督促工程队有针对性进行修复。吴锡孝对工程总体把握,对原料精挑细选,对做工监管到位,粗中有细,并要求工程队精益求精。
经通古建筑群抢救性修缮于2019年5月竣工,9月通过验收。这项抢救性修复,吴锡孝个人出资1800多万元,“这些古厝,就是经通村人民的财富,只有修好了,才能让大家共享受益。”吴锡孝说。
右二为吴锡孝在现场监工
四、持之恒心 着眼未来
“对古民居进行抢救性修复,这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要让他活起来,体现它的价值。”吴锡孝说:“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我从福州被送到经济坑,经济坑人民将我养育成人;改革开放后,我做餐饮、开旅社、办企业,国家政策帮我勤劳致富;我要有所报答。”他要将经通古建筑群改善和提升,使之产生经济社会效益。
2019年8月底,刚修复的经通古建筑群就迎来了浙江大学建筑学院的78位师生。他们要用10天时间对5座老屋进行测绘。吴锡孝认为这是挖掘和宣传经通古建筑群文化艺术价值的好机会,因此敬之如嘉宾,雇了三位大嫂烹茶煮饭。他不仅每天4点多就去县城的蔬菜批发市场亲自采购食材,还每天到测绘现场提供全方位服务。因多日连续操劳,测绘结束后,吴锡孝病了一场,但他却甘之如饴。
古建筑的修缮产生了良好的效果。2019年,全省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在尤溪举办,100多名代表前去参观,都对经通村古建筑群蕴含的历史文物价值赞不绝口。文化企业也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吴锡孝的热心之举,感动了广大村民,让县文物主管部门看到了希望,也受到光明日报、光明网、东南网、三明日报等国家、省、市级媒体的聚焦关注,宣传报道近80篇。尤溪县通过积极宣传乡贤吴锡孝的先进善举事迹,推广经通村“老屋拯救”示范点经验与做法,充分发挥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社会资金参与“老屋拯救”,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安全保护,进一步拓宽了文物保护资金投入渠道,已投资6000多万元,修缮了古建筑100多座,为辖内文物保护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使政府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新工作格局逐步实现,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已初具成效。
古民居逐渐活起来了,吴锡孝信心倍增,他经常游说,为经济坑古民居增加流量,期望有实力的企业来投资提升。吴锡孝坚信,通过他的努力一定能够带动更多的人,更好的保护文物古厝,更好的保护经通古民居,让经通古村落变成旅游景点、让经通古民居成为木构艺术研究基地的目标实现,真正做到让文物“活”起来, 有效激活乡村活力、带动旅游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此图为修缮后的经通古建筑群之一——前垅厝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