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案例】坚守了半个世纪的“一元村医”

日期:2021-08-13 10:37 来源:尤溪县西城镇
| | | |

  一元钱能够干什么?在杭州建德市乾潭镇陵上新村梅塘自然村,村民花一元钱就可以看病。

  “今天血压还好,平时还是要注意。”2020年9月21日早上6时,74岁的村医吴光潮如往常一样,洗净双手,搓到微热,在梅塘村的卫生室里坐下,开始接诊。

  因为看病只收一元诊疗费,加上医术医德广受好评,吴光潮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一元村医”。

  村卫生室位于村口的半山坡上,绿漆白墙瓦片顶。就在这里,吴光潮一守就是半个多世纪;陪伴他的,是笔直挺立的水杉树,还有淳朴的乡亲们。

  回首当医生的过往,吴光潮说:“这偶然中也有必然。”20世纪60年代,梅塘村实行农村免费医疗,那时候吴光潮年仅20余岁,由村里安排当了“赤脚医生”。

  “有不少同行都中途放弃了。”坚持不下去的主要原因,是干村医太苦了,收入也不多。“要随叫随到,有时饭吃到一半,只要电话来了,就得放下碗筷先赶到卫生室。”吴光潮说,“那时候别说药费了,有些穷苦人家连出诊费都拿不出来。”

  时间长了,也有卫生院、大的医院想来“挖”技术精湛的吴光潮,但他都婉拒了:“我土生土长在农村,乡亲们需要我,我怎么能离开?”

  吴光潮和村民一直有个早上6时的“约会”。之所以这么早,是因为村民来看个小毛病后,就能赶回去干活了。村民们的看病费用,包括诊金和药费,从开始的5分、1角、5角,到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的1元钱,从此再没有涨过价。

  为了让村民看病少花钱,吴光潮经常自己上山采草药替代部分西药,也会把这些草药处理后,免费分发给家庭困难的村民。

  许多人都好奇,吴光潮行医为何只收一元钱?“那时候我靠行医看病挣工分,一是不愿意挣药费上的差价;二是看到有人困难,就自掏腰包贴补。”在吴光潮看来,医者仁心,选择了这一行,必定会作出这样的决定。后来,因“一元村医”名声在外,吴光潮更觉得不能涨价了:“我反正有退休工资的,吃吃用用都够!”

  乾潭镇卫生院曾统计过,近3年,梅塘村卫生室每年的就诊人次都突破了4000。除了政府补助,吴光潮每年还从个人收入中,拿出几千元补贴卫生室。

  多年来,吴光潮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从医期间还经常赴医院、学校学习,终于获得了浙江省乡村医生证书。

  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吴光潮,皱纹已经爬上了脸庞,但他工作依旧忙碌。

  “我们一家6个党员,我作为老党员,肯定要做榜样,讲奉献。”他说,“只要村民们需要我、信任我,我这个乡村医生就不退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