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 SM11118-0100-2025-00013
- 备注/文号: 尤农〔2025〕50号
- 发布机构: 尤溪县农业农村局
- 公文生成日期: 2025-05-08
各乡镇经济发展综合服务中心,局属各相关股、站、所:
为深入贯彻《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5年现代种业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闽农种业〔2025〕3 号)文件精神,制定了《2025年尤溪县现代种业发展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抓好落实。
尤溪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5月8日
(此件主动公开)
2025年尤溪县现代种业发展工作要点
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有关种业振兴行动的决策部署,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扎实推动种质资源保护、种业创新和新品种示范推广、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建设、种业基地提升、种业企业扶优、种业市场净化等目标任务落实,推进我县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一)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与鉴定。加强地方特色入库种质资源(圃)的补缺补漏,确保田埂豆、金柑、茶叶、食用菌、戴云山羊等地方特色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加大珍稀濒危品种的抢救性收集保护力度,确保种质资源不丢失。协助省属科研院校开展地方资源精准鉴定,深入挖掘资源的优异性状和基因,为培育新品种、好品种拓宽遗传基础。建立戴云山羊保种场和保种户相结合的总存栏数达1000头以上的种群规模,推动1家戴云山羊保种场取得省级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二)推进特色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坚持以用促保、保用结合,在加强对地方农作物特色种质资源,地方畜禽、水产遗传资源的保护过程中,发展以特色资源、地方品种开发为主的种业实体。积极开展粮油、果树、蔬菜、茶树、食用菌等地方农作物特色种质资源的提纯复壮与示范推广,推动地方特色品种资源产业化开发利用。积极申请并用好省级以上保种补助资金,落实“一场一专家”服务,提升现有农业种质资源库(场、区、圃)建设水平,促进畜禽良繁体系建设和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开展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利用食用菌品种多、资源丰富,产业链条完整的优势,发挥“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福建珍稀食用菌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县”功能,推动食用菌产业形成“工厂化、设施化、规模化、精细化、品牌化”的发展格局。利用3年时间,配合省农科院和福建农林大学的普查团队,组织县、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开展普查工作,全面摸清我县食用菌种质资源现状,确保资源应收尽收、应保尽保。
二、种业创新和示范推广
(一)谋划实施种业创新工程。支持县内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参与国家育种联合攻关项目和省“十四五”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优质水稻、特色果蔬、食用菌等品种的培育与产业化开发,力争在年内育成 1-2 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优新品种。根据种业发展需求和国家扶持方向,谋划实施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组织符合条件的单位申报下一轮国家育种联合攻关项目,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提升我县种业创新能力。
(二)突出抓好示范推广项目。持续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和推广,在全县范围内建设8个以上县级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片,重点展示适合尤溪本地种植的水稻、蔬菜、食用菌等新品种,推行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结合,通过组织农民和种植大户现场观摩学习,提高新品种的认知度和应用率。加强管前镇建设村“省级农作物品种试验站”试验田栽培管理,为全省中稻新品种审定提供观摩现场和科学依据。加大戴云山羊等优良畜禽品种的推广力度,加强本地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户的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推动畜禽养殖产业转型升级。
三、强化良种供应保障
(一)推进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建设。一要充分利用国家级制种大县奖励政策,整合农业、水利、财政等部门惠农资金,对良繁基地建设、科研项目、加工仓储中心、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加快制种基地建设步伐。二要宣传《福建省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管理规定》,鼓励耕地规模流转和“一村一企”模式,夯实“管理部门+企业+合作社(制种受托人)+农户”的发展模式,培育新型杂交水稻制种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年完成水稻制种面积4万亩以上。三要针对生产和加工短板,加大招商力度,精准对接、瞄准具有A证、全国十强、上市企业等开展招商。进一步扶持壮大福建宏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争取2年内在自有知识产权品种上取得突破,带动种子产业提档升级。四要认真实施各类试验示范项目。通过创高产、争优质系列活动,开展制种技能竞赛,提升种子质量。积极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展水稻制种关键技术研究。实施种业品牌战略,为“尤溪稻种”品牌创建打下坚实基础。五要壮大种业技术队伍,通过学习充电、培训交流等多形式,提高水稻制种工作团队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技能。强化气象、保险、司法、银行等部门的协作配合,降低杂交水稻制种风险,为种业全产业链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加强特色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立足尤溪县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建设蔬菜、果树、食用菌等良种繁育基地。鼓励企业和种植大户加大投入,引进先进的良种繁育技术和设备,提高良种繁育能力,创建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在特色经济作物种子、种苗细分市场取得竞争优势。加强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鼓励本地养殖企业创建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种公猪站和良种扩繁推广场。严格落实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在福建光华百斯特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开展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开展种猪自主选育,提高生产性能。
(三)抓好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救灾备荒储备要求,积极落实种子储备资金,完成每年1.6万公斤杂交水稻种子储备任务。不定期检查储备种子质量,严格要求承储企业将储备职责落实到位,确保救灾备荒种子“储得足、管得好、用得上”,提高粮食生产自救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四、培优壮大种业企业
梳理尤溪县内有特色、有潜力的种业企业,建立重点企业帮扶清单,落实“一对一” 挂钩联系服务制度,定期走访涉种企业,了解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帮助及时协调解决。积极宣传“种业振兴贷款”、政策性保险等政策,加强与县内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组织银企对接活动,为种业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解决企业资金需求。帮扶企业争取各类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引进先进的育种技术和设施设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助推企业做大做强。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大力引进和培育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国家种业阵型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加强种业行业监管
一要落实主体责任。落实属地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种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加大对种子、种畜禽、菌种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管力度,定期组织开展质量安全监督抽查,确保农民用种安全。二要严格备案管理。严格落实种子、种畜禽生产经营备案管理,建立健全备案信息数据库,加强对备案企业的动态监管。严格执行品种审定(登记、认定)制度,加强对品种试验备案的管理。加强省级中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及联合体试验管理,确保试验科学规范、试验数据真实可靠。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品种撤销清理工作。三要加强检查督查。认真开展种业执法年活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农业执法人员深入基地,对制种基地、种业企业等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发现、消除苗头性安全隐患,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六、认真抓好项目建设
与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种业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推动种业技术的创新和升级。通过培训、考察、学习交流等方式,提升从业人员项目管理、实施的能力和水平,全力推进“十四五”期间各类种业项目的实施进程,严格按照既定计划开展项目验收和收尾工作,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以科学的态度和前瞻性的视角谋划“十五五”建设项目,为种业的未来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和实施方案。
七、及时做好农情统计分析和工作情况上报总结
根据省、市农业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客观、及时准确地做好种子、种畜禽、菌种等生产情况统计,以及种业企业生产基地建设、种子市场导向调查等有关信息采集、统计与上报工作,及时高效地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强种业信息报送,及时总结工作实绩,认真反馈典型经验,为各级领导决策和种业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