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SM11100-1033-2017-00596
  • 备注/文号: 尤政文〔2017〕107号
  • 发布机构: 尤溪县人民政府
  • 公文生成日期: 2017-04-24
尤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尤溪县“十三五”林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尤政文〔2017〕107号
来源:尤溪县政府办 时间:2017-04-28 09:53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有关部门、直属机构:

  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将《尤溪县“十三五”林业发展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尤溪县人民政府

  2017年4月24日

  尤溪县“十三五”林业发展专项规划

  一、“十二五”林业发展回顾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全县人民和广大林业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尤溪”和“森林尤溪”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持续全面推进林业改革与发展,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和指标,全面开创了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新局面,确立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为“十三五”时期林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现将“十二五”期间林业发展情况回顾如下:

  (一)林权改革持续深化。一是全面开展林改工作“回头看”。以宗地为单位,组织全县250个行政村对产权明晰和登记发证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在“回头看“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持续深化村级林权改革,终止了21万亩林改期间签订的虚假承包合同,注销了10.5万亩的以虚假合同办理的林权证,各村都建立起村集体收回林地的长效管理机制。二是加快林权登记发证进度。全面完成全县15个乡镇、4个国有林业单位的36228个林权宗地图矢量化工作,并启用新系统。推进联户林权证分户发证,林权发证率达95%以上,林权证到户率达到80%以上,实现拥有山林的农户每户都有一本以上林权证,基本完成林权发证任务。三是推进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与兴业银行、邮政储蓄合作,推出林权按揭贷款,成为全市林权按揭贷款重点县,已发放林权按揭贷款59宗、金额1.8亿元。同时,拓宽融资渠道,全县林业担保贷款和小额贷款余额达3亿元,缓解林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开展森林综合保险工作,累计参加森林综合保险1975.86万亩,缴交保险费2508.94万元,理赔527.71万元。四是培育新型林业经营组织。已成立家庭林场70 家、林业专业合作社151 家、股份林场16家、林业专业协会5家,采取“公司+林农+基地”经营面积2万亩、委托经营面积1万亩,培育林业经营专业大户85 户。五是开展毛竹林二轮承包落实试点。以西城镇三山村为试点,按照“动钱不动山”的办法,保持1995年毛竹林承包经营范围和承包户不变,保持扩鞭毛竹林经营者不变,承包费按现行市场价予以调整,承包户家庭人口发生变化的用经济方式予以调整,推进毛竹林承包经营的二轮发包,有效维护竹农切身利益和林区安定稳定。是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选择西滨镇作为试点单位,采取“五结合、两统筹、一界定”的做法,创新出“联效计酬、综合管护”的生态公益林管护新模式,被列为全省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试点县七是强化涉林矛盾纠纷调处。加强与周边县市区的沟通联系,协商调解市、县际林权争议历史积案,共成功调处各类林权争议93起,面积达9387亩,有效维护县、市际485公里边界线上林区和谐稳定。同时,加大涉林信访的排查力度,做到大改革、大调处,维护林区安定稳定。2011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典型县”。

  (二)造林绿化蓬勃开展。一是超额完成造林绿化任务。共完成造林绿化47.62万亩,重点实施福银高速公路尤溪段森林生态景观示范段建设2516亩、向莆铁路(尤溪段)1830亩森林生态景观工程、县城区环城一重山5334亩林相改造提升工程等民生绿化项目;实施福银高速公路尤溪互通口至水东新城20公里的迎宾花园大道景观建设和三明市绿色通道尤溪示范片建设。二是全力推进“四绿“工程建设。县城新增建成区绿地面积3224亩。新建绿色村庄85个、12085亩;绿色通道建设5885亩;绿色屏障建设28355亩。2013年,“省级森林县城”创建高分通过省绿化委员会验收。三是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全县完成森林抚育117万亩,其中中央财政森林抚育项目5.7万亩、省级财政森林抚育项目7.3万亩;完成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2.46万亩建设、长江防护林建设项目1.75万亩。

  (三)依法治林扎实推进。一是林地管理规范有序。依法依规做好林地征占用审批审核工作,主动服务好企业和迎宾大道、物流园、厦沙高速、兴头水库、横五线等重点项目建设,依法审核办理征占用林地157起,面积1176.3公顷。积极争取林地占补平衡试点工作,2014年8月被国家林业局列入林地占补平衡试点县,有效解决林地保护和林地定额指标不足问题。二是森林防火得到加强。共营造木荷、油茶生物防火林带973公里;组建县级森林消防应急分队1支50人、半专业森林消防队3支84人,建成4个森林防火远程视频监控点。发生森林火灾31起,受害森林面积326公顷,森林火灾发生率0.23次/万公顷,受害率0.24‰,均在“双控”指标范围内。被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评为“2013-2015年度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单位”。三是森林病虫害有效防治。强化生物调查监测和防治,严格落实森林产品过境检疫准入制度,建立健全林业有害防治应急机制,实现防治率等“六率”达标,严防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侵入。四是林业执法迅速有力。持续实施“亮剑行动”、“雷霆行动”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共查处各类林业行政处罚案件2111起,处罚2111人次,没收木材19695立方米,挽回经济损失2782.8万元,林业行政案件查处率和结案率达100%。截止日前,我县森林蓄积量达2121.8万立方米,覆盖率达74.44%,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蓄积量1793.5万立方米目标任务,覆盖率达73.1%,森林资源步入良性循环。

  (四)林业产业提质拓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一是产业规模持续增大。全县现有规模以上林产工业企业54家,占企业总数的25.3%;实现林业总产值353.5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44.1%,年均递增20.1%;实现林业工业总产值229.6亿元,年均递增18.1%,其中规模以上林业工业总产值202.5亿元。二是笋竹产业发展加快。扩大竹林面积2.2万亩,竹林总面积达69.9 万亩;新扩建“两高一优”竹林丰产基地9.08 万亩;新开设竹山道路754 公里,辐射竹林面积14.9 万亩;修建蓄水池容量达4780 立方米,灌溉竹林面积1.13 万亩;实现竹业总产值21亿元,比“十一五”期间10亿元翻了一番;建立竹林培育示范片30片,建设百竹生态科技园,在尤溪河两岸建成长达100公里的生态绿竹长廊;2014年,县竹业协会被中国科协、中国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三是油茶产业量增质提。完成油茶新植面积4.3万亩,油茶林生态改造示范基地建设2.8万亩,2015年油茶产业产值达5.5亿元,与2011年的2.5亿元相比,增加了3亿元。实施中央省市油茶项目20个,争取项目补助资金3872万元,带动油茶产业投资8亿多元,建立全省首个油茶产业科技示范园。沈郎食用油有限公司年产9000吨精制茶油生产线建成并达产生产,与中粮集团OEM项目建成投产。四是林下经济蓬勃发展。推广“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投资林下经济,建成以坂面下川、洋中后楼、八字桥林下中药材种植、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林下食(药)用菌推广、海峡两岸五丰农林创业园林下花卉种植等为代表的示范基地,全县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80万亩,年产值13亿元以上,带动农户15.9万户,被评为省级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县。五是品牌建设卓有成果。福建省尤溪县沈郎食用油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全国油茶产业重点企业”、“首批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沈郎乡SHEN LANG XIANG及图”商标被认定为国家驰名商标;“尤溪绿竹笋”被省政府评为名牌产品;尤溪县永恒绿竹专业合作社产品获得“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三明市柏毅竹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福建省创新型试点企业。

  (五)支撑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完善强林惠农政策体系。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从原来每亩每年12元提高到17元,并实行“一折通”账户管理。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林业生产专项资金3.62亿元,对造林、森林抚育、主伐皆伐改择伐,油茶新植、改造,新修建竹林灌溉蓄水池、集中连片30亩以上的绿竹新植等项目实行资金补助,为兴林富民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启动智慧林业建设项目。与福建北斗森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实施智慧林业建设项目,构建体系化林业资源监测感知平台,应用云计算、大数据、3S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实现对林业资源的实时感知、监测和林业风险的有效防控。通过智慧林业项目,助力相关决策制定,拓展森林功能,提升林业管理水平,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目前,项目捆绑入全省智慧林业建设项目并获国家发改委发展基金扶持,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三是强化林业科技推广服务。进一步完善以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为核心,乡镇林业站、村林技员为纽带,林业示范户为载体的县、乡、村、户林业科技推广网络。持续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培育100个示范片,1000个示范户;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194场,培训林农7000多人。继续通过“96355”林业科技服务热线,提供技术信息咨询服务,推广先进适用林业技术,切实强化科技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四是优化林业社会化服务平台。针对林权流转中存在的程序不规范、林权纠纷较多等问题,成立县林权交易中心,并在各乡镇和县鸿圣公司设立分中心,建立信息发布和林权流转交易平台,规范林权流转交易行为;参照三明市中闽林权收储有限公司经营模式,以民资和国资混合所有制有限责任公司形式成立林权收储公司,为林农和企业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拓展林业投融资渠道,降低林业融资成本,有效化解林业发展;鼓励引导成立了尤溪县康丰油茶专业合作社营林机械服务队等10家生产性服务组织,为林农提供造林、抚育、采伐生产、管护、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性生产服务;借助“11.6林博会”林品汇网上商城,对接“阿里巴巴国际站”,引进信迈集团等电子商务运营商,为企业和林农提供网上在线销售服务,推动优质林产品走向全国。

  二、“十三五”林业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落实国务院“国发〔2014〕12号”文件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林业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尤溪生态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重点实施“四大工程”,全面落实“六大任务”,创新林业体制机制,提高林业治理能力,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做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保护是林业的重要职责,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尤其对重要生态功能区、敏感区和脆弱区的林地、森林、湿地等进行重点保护。

  ——坚持空间优化。在国土生态安全战略框架下,与全县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协调,明确各生态功能区的功能定位、目标任务和管理措施,进一步优化生态安全格局。

  ——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林业资源配置和推动产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配置林业生产力和各种要素布局。

  ——坚持绿色发展。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绿色增长,充分发挥林业在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坚持创新驱动。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林业发展方式转变,创新林业体制机制,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注入动力、带来活力。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4.5%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2550万立方米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小康社会林业目标全面完成,构筑坚实的生态安全、高效的生态经济、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和完善的林业治理体系。具体目标如下:

  l森林覆盖率74.5%以上;

  l森林蓄积量2550万立方米以上;

  l林地保有量279667公顷以上;

  l森林保有量251333公顷以上;

  l自然保护区(小区)面积6500公顷以上;

  l濒危动植物物种保护率100%以上;

  l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0.35‰以下、发生率控制0.5次/万

  公顷以内;

  l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3‰以下;

  l林业产业总产值135亿元以上;

  l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41%以上;

  l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平方米以上;

  l义务植树尽责率90%以上;

  l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率85%以上;

  l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95%;

  l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2%。

  三、重点工程

  紧紧围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大力实施“森林资源培育、生态保护修复、绿色富民惠民、森林资源保护”四大工程,提升林业发展的硬实力。

  (一)森林资源培育工程

  继续把培育森林资源作为林业的中心工作来抓,通过科学经营,全面提升森林资源质量,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

  1.战略性资源培育

  以国有林场及重点林区为主,以集约化、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为根本,着力储备一批树种特色明显、径级大、结构优、品种多、林地生产力高的优质木材基地,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木材生产基地和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重点发展杉木、马尾松、湿地松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林和闽楠、鄂西红豆树、鹅掌楸等珍贵树种用材林;重点培育中、大径材,构建树种多样、材种结构优化的木材后备资源培育体系。“十三五”期间,全县新建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面积0.92万公顷。

  2.良种基地

  创新种苗基地建设与管理机制,着力构建林木良种选育推广体系、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林木种苗市场监管体系和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持续开展林木种苗科技攻关五期项目,从实木利用、珍稀名贵、生物制药、木本粮油和城市林业五个方向立题,力争选育一批生长快、品质优、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研究解决林木种苗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建立和完善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和质量检验机构,建设一批保障性苗圃,夯实造林绿化种苗质量基础。“十三五”期末,杉木遗传改良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95%以上。

  3.植树造林

  持续推进不炼山、不全垦造林。确保做到“三个必造”:一是上年商品材生产采伐迹地必须造上林;二是上年火烧迹地、林业有害生物采伐迹地和盗砍滥伐迹地必须造上林;三是上年占用征收林地特别是重点项目占用征收林地使用备用定额需要占补平衡,必须通过等面积的荒山或非规划林地造林补充进来。“十三五”期间,全县实施人工造林更新面积15.50万亩,林冠下造林(含疏林地补植)面积4.10万亩。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坚持生态化、节约型、近自然的绿化理念,按照“六好、六美”的建设要求,重点抓好乡村公园绿地建设、生态景观林营造、“四旁四地”植树。“十三五”期末,努力打造一批产业发展型、旅游休闲型、传统村落型、自然生态型等各具特色的绿色村庄。

  4.森林经营

  按照“山上抓提升,山下抓延伸”的思路,持续推进森林科学经营,重点加强森林抚育和封山育林,增加森林资源,优化森林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增强森林防护效能,有效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森林质量。“十三五”期间,全县实施森林抚育面积   49.14万亩,封山育林面积5万亩。

  5.林业碳汇

  加快开展碳汇造林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活动,增强森林的固碳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加强森林经营固碳增汇研究,探索高效增汇的经营措施,并加以推广应用。总结林业碳汇试点经验和做法,重点发展森林经营碳汇和碳汇造林项目,探索开展自愿减排(VCS)林业碳汇项目,推广以森林经营类型为主的林业碳汇项目。

  (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以生态经营理论为指导,加强森林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提升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两沿一环”重要区位、湿地、自然保护区、名木古树保护和修复工程。

  1.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

  持续推进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工作,提升生态公益林林分质量和生态功能,恢复和重建森林生态系统。重点区位商品林逐步调整为生态公益林,实现生态公益林布局的进一步优化;继续推行生态公益林“占一补一”政策,探索将非国有生态公益林和重点区位商品林进行收购的机制,严格保护重点生态区位和生态脆弱区林地,投入专项财政资金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对我县重点区位生态公益林中的低质低效林分、竹林、经济林、无林地等进行改造和补植造林,引导形成复层混交林,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生态功能。“十三五”期间,全县国家级生态公益林面积新增2.69万亩,生态公益林布局优化调整20.10万亩,生态林储备库新增面积0.15万亩,通过改造使生态公益林质量提升9.50万亩。

  以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维护水资源安全为主线,加强天然林保护与修复及城乡重要水源地一重山保护。“十三五”期间,要积极争取将我县现有天然林全部纳入国家天保工程实施范围,并参照国家级公益林管理,严格限制采伐经营利用。同时,开展天然林资源和生态功能监测,实时掌握天然林资源动态,建立长期定位监测体统,研究、揭示天然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变化规律,为天然林科学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2.“两沿一环”重要区位生态修复和提升

  加快重点水土流失区、易灾地区的森林生态修复治理,优化区域林分结构,提升区域森林生态功能。“十三五”期间,完成两沿一环林分修复3.5万亩,其中沿河沿路森林景观提升2万亩、环中心城区一重山森林景观提升1.5万亩。“十三五”期末,全县重点江河流域一重山可绿化宜林地绿化率达85%。

  大力推进绿色通道建设,提高交通主干线沿线绿化美化水平,加快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等交通干线两侧及沿线一重山造林绿化美化,对于有条件的重点路段,按照“树有高度、林有厚度、绿有浓度”的要求,通过“补植修复、拓展延伸、调整提升”,打造“带、网、片”相连的森林生态景观通道。“十三五”期间,完成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等通道绿化长度0.1万公里,面积0.6万亩。“十三五”期末,通道可绿化宜林地绿化率达90%。

  持续推进城市周边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建设,按照“造林大苗化、树种多样化、品种珍贵化、色彩季相化”的要求,把生态景观改造与城市周边一重山生态屏障建设等重点生态区位的树种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努力打造“四季皆绿、四季有花、四季变化”的环城森林生态景观。“十三五”期间,完成城市周边一重山森林景观修复与提升面积0.2万亩。

  3.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

  统筹制定和实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加强现有自然保护区特别是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开展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加强自然保护区内封山育林、补植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生态恢复措施,提高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有组织、有计划实施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抢救性保护珍贵濒危物种;加强资源调查与监测,建立和完善资源档案;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野生动植物调查监测体系和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县新增湿地公园面积67公顷。

  4.古树名木保护

  “以古树名木挂牌、树王评选和古树公园建设为载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全社会保护意识;加强科学保护措施,开发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使古树名木得到更好的保护。“十三五”期末,完成全县城乡古树名木挂牌保护任务。

  (三)绿色富民惠民工程

  大力发展竹业、木本粮油及名特优经济林、花卉业、林下种植养殖业、森林旅游等绿色富民产业,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引导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附加值。着力转变林产业发展方式,按照“抓龙头、铸链条、促转变”的要求,继续扶持一批林业龙头企业和重点林业专业园区发展,引导产业集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1.竹业

  大力扶持以竹山道路、竹林喷灌、竹林配方施肥为主要内容的丰产竹林基地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笋竹加工企业,精深加工竹产品,延伸竹产业链,做强竹产业品牌,推动竹业蓬勃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县扩大竹林1万亩,新发展丰产竹林基地7.5万亩,引水灌溉面积0.25万亩,新开设竹山道路250公里。

  2.木本粮油及名特优经济林

  大力发展油茶、油用牡丹、板栗、锥栗、核桃等木本粮油基地,积极发展优质柑桔、枇杷、柚子、橄榄、柿子、黄花梨、柰、桃、李、梅等名特优水果基地以及铁观音、金观音等高香型优良品种茶叶基地。“十三五”期间,全县新建和改建油茶丰产林基地4.5万亩,其中新造2万亩、改造2.5万亩。

  3.花卉业

  加快现代化生产要素投入花卉产业、现代生产方式改造花卉业的步伐,推动花卉产业结构加快升级、生产经营主体加快成长、产业支撑体系加快完善。重点做好花卉产业提升、现代花卉生产示范、花卉市场流通体系建设、花卉产业链延伸和闽台两岸花卉合作交流。“十三五”期末,全县花卉种植面积达0.77万亩,产值达2.6亿元以上,实现销售额达2亿元以上。

  4.林下种植养殖业

  立体开发森林资源,利用林下资源和空地,科学间种、套种作物和发展立体种植养殖,采用林药、林菌、林果、林草、林茶、林菜、林苗、林禽、林畜、林蜂、林蛙、林鱼等模式,努力实现“不砍树,也致富”。“十三五”期间,全县新增林下种植面积  10万亩,年产值7000万元;新增林下养殖林禽500万羽、林畜250万头、林蜂2万箱、林蛙5万只,年产值4000万元。

  5.森林旅游业

  充分发挥森林景观资源优势,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依托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森林人家”,将一批森林风景资源集中、景观品位高、规模大、交通区位条件好、影响辐射面广的森林公园、“森林人家”示范点规划建设为精品旅游线路,逐步形成森林休闲、养生、探险、体验等生态旅游区域品牌。“十三五”期间,全县森林旅游总产值达5.9亿元,森林旅游人数达900万人次。

  6.木材及林化产业

  改造提升传统木材加工业,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非木质利用开发,推进松脂、木质活性炭等林化精深加工,加快枝、叶、花、果、液等提取利用,培育新增长点,加快园区建设和产业集聚。“十三五”期间,纸浆制造、木制品、人造板、家具、林化等林产工业年增长率达10%,期末总产值达93亿元以上。

  (四)森林资源保护工程

  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非法占用林地、毁林开垦、乱砍滥伐等严重威胁森林资源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应坚持预防为主,强化林业“三防”工作预警监测,落实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1.森林防火综合治理

  重点进行林火预警监测体系、林火瞭望监测系统、林火阻隔系统、专业森林消防队伍、防火宣传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十三五”期间,完成森林防火信息网络系统和信息指挥系统升级,积极推进航空护林,大力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新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3支100人,配备必要的扑火装置、车辆、营房、训练场地等设施。

  2.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重点加强监测预报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和防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有害生物防治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建立健全防治检疫机构,稳定专业队伍,提升行政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努力遏制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爆发成灾,大力防范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保障森林生态安全。“十三五”期末,力争全县不出现松材线虫病疫情或第一时间发现疫情,并从确定疫情之日起一年内实现基本拔除疫点,并根除疫点,健全完善林业有害生物国家级中心测报点1个,县级网络森林医院1个,县级预警信息短信平台1个,组建完善2个以上专业防治公司(队)。

  3.涉林案件高效处置

  依法查处各类涉林案件,全力侦办社会、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特大案件,适时组织开展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加快林业执法远程监控系统、林业执法管理信息平台和森林公安执法场所规范化工程建设,“十三五”期末,视频监控探头覆盖林区主要交通路口、林业道路检查站;完成省、市、县三级森林公安机关信息化执法指挥系统建设;加强基层林业执法装备和办公场所建设,配齐配全基层林业执法装备,完成森林公安分局执法办案中心和森林派出所的执法场所规范化建设。“十三五”期末,全县涉林违法案件查破率达80%以上,案件查处率达到95%以上,维护林区社会秩序稳定。

  附件:尤溪县“十三五”林业发展重点项目规划表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