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SM11100-0100-2021-00113 文号 尤政文〔2021〕238号
发布机构 尤溪县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21-10-31
标题 尤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尤溪县“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内容概述 尤溪县“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
有效性 有效 有效 失效 废止
索 引 号 SM11100-0100-2021-00113
文号 尤政文〔2021〕238号
发布机构 尤溪县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21-10-31
标题 尤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尤溪县“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内容概述 尤溪县“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
有效性 有效

尤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尤溪县“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11-04 09:14
| | | |
政策解读: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省市属各单位:

  《尤溪县“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尤溪县人民政府

  2021年10月31日

  (此件主动公开)

  尤溪县“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

  专  项  规  划

  2021年10月

  目  录

  前  言  ……………………………………………………………5

  第一章  发展环境………………………………………………………5

  一、发展现状………………………………………………………6

  (一)县域创新环境不断优化……………………………………6

  (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6

  (三)科技特派员工作深入实施…………………………………7

  二、内在矛盾………………………………………………………7

  第二章  总体要求………………………………………………………8

  一、指导思想………………………………………………………8

  二、主要目标………………………………………………………8

  (一)持续增强创新主体活力……………………………………8

  (二)持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8

  (三)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8

  第三章  主要任务………………………………………………………9

  一、增强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9

  (一)促进主导产业优化升级……………………………………9

  (二)促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9

  (三)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10

  (四)促进现代农业特色发展……………………………………11

  (五)促进现代服务业高效发展…………………………………11

  二、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12

  (一)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12

  (二)推动研发投入稳步增加……………………………………12

  (三)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12

  (四)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13

  三、着力打造高质量创新载体……………………………………13

  (一)加快产业创新平台建设……………………………………13

  (二)大幅提升园区创新发展水平………………………………14

  四、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14

  (一)加快人才引进培育…………………………………………14

  (二)创新激励机制………………………………………………15

  (三)深入推进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15

  五、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6

  (一)加强科技成果对接转化……………………………………16

  (二)构建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16

  (三)深化区域科技合作…………………………………………16

  第四章  保障措施………………………………………………………17

  一、加大科技投入…………………………………………………17

  二、加强考核督查…………………………………………………17

  三、激发创新活力…………………………………………………17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尤溪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时期。本规划以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部署为前提,加强技术创新,适应形势发展新变化,为实现我县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新时代新尤溪建设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保障。贯彻中央科技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技发展和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科教兴县”措施,是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我县“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本规划以2020年为基期,规划期限2021-2025年。

  第一章  发展环境

  “十三五”以来,尤溪县科技创新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科技部门的关心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秉承“科技创新、驱动经济、服务民生”宗旨,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尤溪县委尤溪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把科技创新作为培植发展新动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推动全县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

  一、发展现状

  (一)县域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坚持以科技计划实施为载体,以科技项目申报为重点,突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十三五”期间,全县共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20项,获得科技经费补助1404.365万元。科技三项经费投入(县本级安排科技发展资金)263.26万元。加强企业与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三明市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交流与合作。尤溪县总医院、中医医院正式成为福建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推进了院校成果在我县转化和落地实施。2020年,我县通过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考核。

  (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16年尤溪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尤溪的实施意见》。“十三五”期间,全县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培育科技型企业21家、创新型企业4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2家,新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省级创客空间1家、市级创客空间2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家,全县科技创新的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全县2016-2019年度R&D经费投入逐年上升,共计为3.61亿元,为我县科技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科技特派员工作深入实施。2017年以来,我县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意见》(闽政〔2017〕5号)文件精神,扎实落实国家、省、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工作部署,突出拓宽渠道、精准选派、扶持保障等关键环节,不断创新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十三五”期间,共选派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共有255人次,创建4个乡镇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创建科技特派员团队15个,法人科技特派员1个。实现了所有乡镇、行政村及3个产业(第一、第二、第三)服务全覆盖,推进“三产”协同,引领和带动乡村振兴。

  二、内在矛盾

  科技短板仍然突出,研发投入、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高企数量等指标落后;产业园区科技创新水平总体不高;企业创新意愿和创新动力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有效解决;科技创新人才缺乏,结构不理想,尚未形成固定的本土研发队伍;科技管理体制不畅,基层科技管理机构及队伍弱化,难以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建设人才队伍,着力加强区域科技协作,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有效提升科技供给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建设新时代新尤溪提供战略支撑。

  二、主要目标

  (一)持续增强创新主体活力。到2021年、2022年、2025年,全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12家、15家、20家以上,规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3%、4%、5%以上。

  (二)持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到2021年、2022年、2025年,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分别提高到3%、4%、6%以上,研发人员总量分别达500人、600人、800人以上,信迈润土、茶乡小镇、我家茶社、果香哓景等四大科技创新平台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三)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到2021年、2022年、2025年,全县R&D研发投入总量分别达2亿元、2.5亿元、5亿元以上,占GDP比重分别达0.6%、1%、1.5%以上。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1.3件、1.4件、1.6件以上。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增强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

  (一)促进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围绕纺织、矿产、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和技术需求,凝练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清单,编制技术攻关“线路图”,组织龙头重点企业,联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协同创新攻关,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联动发展,培育壮大高技术产业。推动纺织产业产品优化,支持顺源系列(含隆源、旭源)纺织龙头企业,积极引进下游织造、服装等项目,打造纺纱--织造--染整--服装产业链;支持鑫森系列(含丰帝、德坤)纺织龙头企业,引进下游针织、花编等项目,打造锦纶长丝--织造--染整--服装产业链;推动现有革基布生产企业向无纺、针织转型。推动矿产业创新发展,围绕我县矿产资源优势,适时引进合金加工研发团队,将资源优势转化成资源经济,大力发展铅合金、锌合金、纳米氧化锌、钨合金等金属功能材料和高纯石英硅微粉材料、硅藻土吸附材料、超细和活性碳酸钙、纳米级碳酸钙等功能无机新材料。

  (二)促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和新商业模式,改造提升建材、林竹加工等传统产业,增强全产业链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迈向高中端。在建材产业方面,支持尤泰仁环保、铜墙铁壁涂料、福晟新材料、新磊矿业等企业,开展无机非金属、干混凝土、新型墙材等特种建材制品的研发生产,全面推广高效节能减排矿产品工艺技术。在林竹加工方面,支持红树林木业、百营木业、百源木业等企业,加强用材林、经济林、林下经济等关键技术研究,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创新木质非木质资源高效利用及木竹材精深加工技术,突破林产装备制造瓶颈,争创自主品牌,加快促进智慧林产加工业发展。推进新胜峰木业、兴达竹木、永丰茂纸业等企业开发竹重组材系列产品、竹制家居用品、工艺品和竹浆造纸等。着力打造中仙乡竹家居用品示范乡,建立竹家居用品集中展示区,逐步建成竹家居用品销售集散地,开发竹文化休闲旅游场所,加快“互联网+竹产业”云平台建设。

  (三)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主动融入三明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利用资源优势,结合尤溪当地产业特色,加快科技创新产业的拓展步伐。围绕生物医药、机械电子、香精香料等产业发展,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支持安丰生物、沈芝生物、仙锦药业和尤溪县两岸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现代化中医药种植园建设,引进台湾的生物技术,提取和萃取等中药生产技术,现代化、企业化、精细化的管理和营销技术,延伸中医药产业链,共同传承中医药文化。机械电子产业方面,依托“一带一路”、沿海产业转移、闽西南协同发展等机遇,吸引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福厦漳泉等地机械电子外迁企业落户尤溪县,重点发展电气机械及设备、锻压机械、工业刀具、木工机械、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设备、纺织机械、汽配及人工智能等行业。鼓励支持海翔机械、帝视机器人、福磁电子等企业做大做强。香精香料产业方面,加快推进尤溪精细化工园溪尾片区建设,积极对接上海、江苏等地香精香料产业转移,利用与昆山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合作共建园区优势,引进长三角香精香料生产、研发及其文化体验项目,加快沃兰香料、欧劳福林香精香料等项目建设。

  (四)促进现代农业特色发展。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靠科技创新引领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做优茶叶、蔬菜、水果、食用菌、水产畜禽、油茶、林竹、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推进农业标准化、专业化、设施化、规模化生产,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和特色农产品产业链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依托国家食用菌品种改良分中心和各类科研院校,加快杂交水稻制种、再生稻、食用菌、金柑等农业技术攻关。

  (五)促进现代服务业高效发展。围绕尤溪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潜力领域,增加有效供给,补齐发展短板,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化转变。做大做强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文化旅游等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做优做特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科技信息等三个先导产业,加快发展健康养老、金融服务、休闲地产等三个配套产业,构筑特色鲜明、优势显著、布局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促进服务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二、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

  (一)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在全县遴选具备潜力的科技型企业,按照“科技型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培育,强化分类施策和靶向服务,打造一批核心技术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对新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备案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按省高新技术企业出入库奖补政策予以配套奖励,对参与复审高新技术企业予以补助。

  (二)推动研发投入稳步增加。深化“访企业、解难题、促‘六稳’”专项行动,加大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分段补助、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创新券补助、科技成果购买补助、设备折旧等政策宣传落实力度,引导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实现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推动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围绕我县主导产业,抓住与闽西南合作有利机会,充分发挥我县比较优势,开展科技招商,引进高研发投入的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项目,培育一批研发大户。

  (三)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鼓励龙头骨干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共同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联合开展安全生产、消防科技等社会公共事务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试行技术“悬赏揭榜制”,对事关产业重大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凝练悬赏标的,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揭榜者,对完成目标取得实效的胜出者给予奖励。

  (四)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依托“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知创福建”等服务平台,加大专利知识普及、培训力度,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推动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贯标工作,提高企业专利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发明专利年费缴纳提醒机制,提升创新主体发明专利管理水平,激发企业参与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三、着力打造高质量创新载体

         (一)加快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依托科技孵化器、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我县中小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科技创新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自建、联建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等方式建立研发机构,持续加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和升级。加快推进纺织科技孵化器、现代农业食用菌检测检验服务平台、竹木加工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平台等三大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各平台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运行和管理体制,增强科研实力和服务能力。良种综合开发研究所、农业科学研究所、林业科技推广中心要发挥在水稻、食用菌、油茶等领域的科研优势,选育推广一批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农林作物新品种,推动科技成果示范推广、转化应用。

  (二)大幅提升园区创新发展水平。明确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园区创新发展意见和举措,在创新主体、研发投入、人才引进、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及产城融合等方面有明显突破,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承载平台。实施开发区“12345”特色创新载体发展战略,围绕科技资源支撑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的目标,依托开发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和鑫森科技众创空间2大创新平台,实施实验室创新赋能工程、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工程3大支撑工程,以锦纶产业链鑫森合纤、织染产业链格利尔印染、棉纺产业链顺源纺织和新材料产业链奥翔科技等4家科技企业为龙头,探索“科技+孵化”“科技+公共检测”“科技+协同创新”“科技+原始创新”等科技创新模式,深化项目孵化、载体服务、创新平台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引进培养等5个方面创新举措,推动开发区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支持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省级高新区或科技园。

  四、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一)加快人才引进培育。坚持以产引才、以才促产,引导、支持全县各类科技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技术机构,从人才招聘、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方面提供要素保障,促进经济开发区城西园、城南园成为全县技术创新核心区和科技人才聚集区。用好“人才编制池”,加大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实施重点产业精准引才,围绕“3+2+2”产业发展需求,发布指导目录。依托“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9.8”厦洽会、林博会等人才项目与技术对接平台,加强闽西南人才交流合作。加强校地联系合作,与省内外高校、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科技帮扶、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对接交流合作。

  (二)创新激励机制。以“一企一策”企业为重点,开展企业人才自主评价认定,激发企业人才活力。支持科研机构、企业设立专家工作站,建设科技小院。加强与中国海峡人才市场合作,提供人才引进、培育等服务,探索人才之家、人才社区建设模式,为人才提供“一站式、全程式、保姆式”服务。加大宣传先进典型,在融媒体中心设置专栏,对科技创新型人才、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科技特派员等先进事迹进行宣传,营造爱才、敬才浓厚氛围。支持创新创业,强化科技创新型人才服务保障措施,完善优化创新平台建设、安居生活补助、住房社会保障、政治激励保障,切实提高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质量,营造拴心留人环境。

  (三)深入推进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订单式”需求对接和“菜单式”服务供给模式,促进精准对接精准帮扶。坚持跨界别、跨区域、跨体制选拔人才,持续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服务领域从农业向加工制造、社会治理、文旅康养、数字经济等二三产业全面拓展,构建全产业链服务新格局。每年选派省、市、县级科技特派员不少于50人,逐步加大省外、境外以及团队科技特派员的比例。加强星创天地、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推动政策、资金、人才、管理等要素向企业、农村和产业集聚。

  五、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一)加强科技成果对接转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作用,深化与中科院、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厦门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清华海峡研究院厦门数字智造工业研究院的对接合作,组织企业参加中科院科技成果对接、全省农业科技成果推介对接活动,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深度对接。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培育科技咨询、科技评估、专利代理等科技服务机构,建设一支技术经纪人、专利代理师等科技服务专业人才队伍。

  (二)构建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支持科研院所等科研事业单位开展成果处置权改革,试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鼓励企业采用年薪工资、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方式聘用创新人才,对研发人员实行激励性持股、增股。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不良导向,为科研人员和机构松绑减负,营造有利于科研人员安心、专心、潜心研究的良好制度环境。

  (三)深化区域科技合作。拓展与北京市科委合作,加强人才、技术、成果及产业化项目,推动一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共建科技平台,共享科技资源,联合申报国家、省重大专项。加大两岸科技创新交流,引进推广一批台湾农林“五新”技术,支持院校与台湾高校合作,组建联合科研创新平台。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大科技投入。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县财政科技投入增幅要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探索科技计划形成机制和组织实施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县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制度,有效提高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益。推动科技金融紧密结合,扩大“科技贷”范围,支持有条件的优质科技型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推动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无抵押贷款试点,支持保险公司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提供保证保险服务。综合运用无偿资助、风险补偿以及后补助等多种方式,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

  二、加强考核督查。以研发投入、高技术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科技创新指标列入政府绩效考核、“五比五晒”活动指标为契机,加强对科技创新政策、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落实情况的督查,确保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量、科技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培育等科技创新工作落到实处。

  三、激发创新活力。加大科技创新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倡导崇尚创新、勇于创新、激励创新、保护创新的价值导向。尊重科研规律,建立宽容失败的制度保障。推荐参加省市县“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科技特派员”“优秀人才”及“三明市青年科技奖”等评选活动,发掘和培育一批创新创业创造优秀项目和优秀团队,催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创造氛围,全面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省市属各单位:

  《尤溪县“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尤溪县人民政府

  2021年10月31日

  (此件主动公开)

  尤溪县“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

  专  项  规  划

  2021年10月

  目  录

  前  言  ……………………………………………………………5

  第一章  发展环境………………………………………………………5

  一、发展现状………………………………………………………6

  (一)县域创新环境不断优化……………………………………6

  (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6

  (三)科技特派员工作深入实施…………………………………7

  二、内在矛盾………………………………………………………7

  第二章  总体要求………………………………………………………8

  一、指导思想………………………………………………………8

  二、主要目标………………………………………………………8

  (一)持续增强创新主体活力……………………………………8

  (二)持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8

  (三)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8

  第三章  主要任务………………………………………………………9

  一、增强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9

  (一)促进主导产业优化升级……………………………………9

  (二)促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9

  (三)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10

  (四)促进现代农业特色发展……………………………………11

  (五)促进现代服务业高效发展…………………………………11

  二、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12

  (一)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12

  (二)推动研发投入稳步增加……………………………………12

  (三)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12

  (四)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13

  三、着力打造高质量创新载体……………………………………13

  (一)加快产业创新平台建设……………………………………13

  (二)大幅提升园区创新发展水平………………………………14

  四、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14

  (一)加快人才引进培育…………………………………………14

  (二)创新激励机制………………………………………………15

  (三)深入推进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15

  五、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6

  (一)加强科技成果对接转化……………………………………16

  (二)构建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16

  (三)深化区域科技合作…………………………………………16

  第四章  保障措施………………………………………………………17

  一、加大科技投入…………………………………………………17

  二、加强考核督查…………………………………………………17

  三、激发创新活力…………………………………………………17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尤溪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时期。本规划以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部署为前提,加强技术创新,适应形势发展新变化,为实现我县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新时代新尤溪建设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保障。贯彻中央科技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技发展和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科教兴县”措施,是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我县“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本规划以2020年为基期,规划期限2021-2025年。

  第一章  发展环境

  “十三五”以来,尤溪县科技创新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科技部门的关心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秉承“科技创新、驱动经济、服务民生”宗旨,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尤溪县委尤溪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把科技创新作为培植发展新动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推动全县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

  一、发展现状

  (一)县域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坚持以科技计划实施为载体,以科技项目申报为重点,突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十三五”期间,全县共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20项,获得科技经费补助1404.365万元。科技三项经费投入(县本级安排科技发展资金)263.26万元。加强企业与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三明市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交流与合作。尤溪县总医院、中医医院正式成为福建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推进了院校成果在我县转化和落地实施。2020年,我县通过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考核。

  (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16年尤溪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尤溪的实施意见》。“十三五”期间,全县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培育科技型企业21家、创新型企业4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2家,新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省级创客空间1家、市级创客空间2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家,全县科技创新的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全县2016-2019年度R&D经费投入逐年上升,共计为3.61亿元,为我县科技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科技特派员工作深入实施。2017年以来,我县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意见》(闽政〔2017〕5号)文件精神,扎实落实国家、省、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工作部署,突出拓宽渠道、精准选派、扶持保障等关键环节,不断创新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十三五”期间,共选派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共有255人次,创建4个乡镇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创建科技特派员团队15个,法人科技特派员1个。实现了所有乡镇、行政村及3个产业(第一、第二、第三)服务全覆盖,推进“三产”协同,引领和带动乡村振兴。

  二、内在矛盾

  科技短板仍然突出,研发投入、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高企数量等指标落后;产业园区科技创新水平总体不高;企业创新意愿和创新动力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有效解决;科技创新人才缺乏,结构不理想,尚未形成固定的本土研发队伍;科技管理体制不畅,基层科技管理机构及队伍弱化,难以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建设人才队伍,着力加强区域科技协作,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有效提升科技供给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建设新时代新尤溪提供战略支撑。

  二、主要目标

  (一)持续增强创新主体活力。到2021年、2022年、2025年,全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12家、15家、20家以上,规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3%、4%、5%以上。

  (二)持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到2021年、2022年、2025年,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分别提高到3%、4%、6%以上,研发人员总量分别达500人、600人、800人以上,信迈润土、茶乡小镇、我家茶社、果香哓景等四大科技创新平台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三)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到2021年、2022年、2025年,全县R&D研发投入总量分别达2亿元、2.5亿元、5亿元以上,占GDP比重分别达0.6%、1%、1.5%以上。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1.3件、1.4件、1.6件以上。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增强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

  (一)促进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围绕纺织、矿产、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和技术需求,凝练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清单,编制技术攻关“线路图”,组织龙头重点企业,联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协同创新攻关,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联动发展,培育壮大高技术产业。推动纺织产业产品优化,支持顺源系列(含隆源、旭源)纺织龙头企业,积极引进下游织造、服装等项目,打造纺纱--织造--染整--服装产业链;支持鑫森系列(含丰帝、德坤)纺织龙头企业,引进下游针织、花编等项目,打造锦纶长丝--织造--染整--服装产业链;推动现有革基布生产企业向无纺、针织转型。推动矿产业创新发展,围绕我县矿产资源优势,适时引进合金加工研发团队,将资源优势转化成资源经济,大力发展铅合金、锌合金、纳米氧化锌、钨合金等金属功能材料和高纯石英硅微粉材料、硅藻土吸附材料、超细和活性碳酸钙、纳米级碳酸钙等功能无机新材料。

  (二)促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和新商业模式,改造提升建材、林竹加工等传统产业,增强全产业链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迈向高中端。在建材产业方面,支持尤泰仁环保、铜墙铁壁涂料、福晟新材料、新磊矿业等企业,开展无机非金属、干混凝土、新型墙材等特种建材制品的研发生产,全面推广高效节能减排矿产品工艺技术。在林竹加工方面,支持红树林木业、百营木业、百源木业等企业,加强用材林、经济林、林下经济等关键技术研究,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创新木质非木质资源高效利用及木竹材精深加工技术,突破林产装备制造瓶颈,争创自主品牌,加快促进智慧林产加工业发展。推进新胜峰木业、兴达竹木、永丰茂纸业等企业开发竹重组材系列产品、竹制家居用品、工艺品和竹浆造纸等。着力打造中仙乡竹家居用品示范乡,建立竹家居用品集中展示区,逐步建成竹家居用品销售集散地,开发竹文化休闲旅游场所,加快“互联网+竹产业”云平台建设。

  (三)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主动融入三明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利用资源优势,结合尤溪当地产业特色,加快科技创新产业的拓展步伐。围绕生物医药、机械电子、香精香料等产业发展,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支持安丰生物、沈芝生物、仙锦药业和尤溪县两岸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现代化中医药种植园建设,引进台湾的生物技术,提取和萃取等中药生产技术,现代化、企业化、精细化的管理和营销技术,延伸中医药产业链,共同传承中医药文化。机械电子产业方面,依托“一带一路”、沿海产业转移、闽西南协同发展等机遇,吸引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福厦漳泉等地机械电子外迁企业落户尤溪县,重点发展电气机械及设备、锻压机械、工业刀具、木工机械、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设备、纺织机械、汽配及人工智能等行业。鼓励支持海翔机械、帝视机器人、福磁电子等企业做大做强。香精香料产业方面,加快推进尤溪精细化工园溪尾片区建设,积极对接上海、江苏等地香精香料产业转移,利用与昆山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合作共建园区优势,引进长三角香精香料生产、研发及其文化体验项目,加快沃兰香料、欧劳福林香精香料等项目建设。

  (四)促进现代农业特色发展。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靠科技创新引领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做优茶叶、蔬菜、水果、食用菌、水产畜禽、油茶、林竹、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推进农业标准化、专业化、设施化、规模化生产,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和特色农产品产业链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依托国家食用菌品种改良分中心和各类科研院校,加快杂交水稻制种、再生稻、食用菌、金柑等农业技术攻关。

  (五)促进现代服务业高效发展。围绕尤溪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潜力领域,增加有效供给,补齐发展短板,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化转变。做大做强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文化旅游等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做优做特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科技信息等三个先导产业,加快发展健康养老、金融服务、休闲地产等三个配套产业,构筑特色鲜明、优势显著、布局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促进服务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二、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

  (一)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在全县遴选具备潜力的科技型企业,按照“科技型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培育,强化分类施策和靶向服务,打造一批核心技术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对新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备案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按省高新技术企业出入库奖补政策予以配套奖励,对参与复审高新技术企业予以补助。

  (二)推动研发投入稳步增加。深化“访企业、解难题、促‘六稳’”专项行动,加大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分段补助、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创新券补助、科技成果购买补助、设备折旧等政策宣传落实力度,引导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实现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推动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围绕我县主导产业,抓住与闽西南合作有利机会,充分发挥我县比较优势,开展科技招商,引进高研发投入的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项目,培育一批研发大户。

  (三)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鼓励龙头骨干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共同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联合开展安全生产、消防科技等社会公共事务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试行技术“悬赏揭榜制”,对事关产业重大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凝练悬赏标的,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揭榜者,对完成目标取得实效的胜出者给予奖励。

  (四)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依托“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知创福建”等服务平台,加大专利知识普及、培训力度,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推动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贯标工作,提高企业专利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发明专利年费缴纳提醒机制,提升创新主体发明专利管理水平,激发企业参与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三、着力打造高质量创新载体

         (一)加快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依托科技孵化器、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我县中小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科技创新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自建、联建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等方式建立研发机构,持续加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和升级。加快推进纺织科技孵化器、现代农业食用菌检测检验服务平台、竹木加工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平台等三大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各平台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运行和管理体制,增强科研实力和服务能力。良种综合开发研究所、农业科学研究所、林业科技推广中心要发挥在水稻、食用菌、油茶等领域的科研优势,选育推广一批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农林作物新品种,推动科技成果示范推广、转化应用。

  (二)大幅提升园区创新发展水平。明确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园区创新发展意见和举措,在创新主体、研发投入、人才引进、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及产城融合等方面有明显突破,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承载平台。实施开发区“12345”特色创新载体发展战略,围绕科技资源支撑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的目标,依托开发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和鑫森科技众创空间2大创新平台,实施实验室创新赋能工程、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工程3大支撑工程,以锦纶产业链鑫森合纤、织染产业链格利尔印染、棉纺产业链顺源纺织和新材料产业链奥翔科技等4家科技企业为龙头,探索“科技+孵化”“科技+公共检测”“科技+协同创新”“科技+原始创新”等科技创新模式,深化项目孵化、载体服务、创新平台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引进培养等5个方面创新举措,推动开发区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支持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省级高新区或科技园。

  四、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一)加快人才引进培育。坚持以产引才、以才促产,引导、支持全县各类科技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技术机构,从人才招聘、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方面提供要素保障,促进经济开发区城西园、城南园成为全县技术创新核心区和科技人才聚集区。用好“人才编制池”,加大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实施重点产业精准引才,围绕“3+2+2”产业发展需求,发布指导目录。依托“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9.8”厦洽会、林博会等人才项目与技术对接平台,加强闽西南人才交流合作。加强校地联系合作,与省内外高校、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科技帮扶、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对接交流合作。

  (二)创新激励机制。以“一企一策”企业为重点,开展企业人才自主评价认定,激发企业人才活力。支持科研机构、企业设立专家工作站,建设科技小院。加强与中国海峡人才市场合作,提供人才引进、培育等服务,探索人才之家、人才社区建设模式,为人才提供“一站式、全程式、保姆式”服务。加大宣传先进典型,在融媒体中心设置专栏,对科技创新型人才、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科技特派员等先进事迹进行宣传,营造爱才、敬才浓厚氛围。支持创新创业,强化科技创新型人才服务保障措施,完善优化创新平台建设、安居生活补助、住房社会保障、政治激励保障,切实提高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质量,营造拴心留人环境。

  (三)深入推进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订单式”需求对接和“菜单式”服务供给模式,促进精准对接精准帮扶。坚持跨界别、跨区域、跨体制选拔人才,持续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服务领域从农业向加工制造、社会治理、文旅康养、数字经济等二三产业全面拓展,构建全产业链服务新格局。每年选派省、市、县级科技特派员不少于50人,逐步加大省外、境外以及团队科技特派员的比例。加强星创天地、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推动政策、资金、人才、管理等要素向企业、农村和产业集聚。

  五、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一)加强科技成果对接转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作用,深化与中科院、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厦门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清华海峡研究院厦门数字智造工业研究院的对接合作,组织企业参加中科院科技成果对接、全省农业科技成果推介对接活动,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深度对接。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培育科技咨询、科技评估、专利代理等科技服务机构,建设一支技术经纪人、专利代理师等科技服务专业人才队伍。

  (二)构建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支持科研院所等科研事业单位开展成果处置权改革,试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鼓励企业采用年薪工资、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方式聘用创新人才,对研发人员实行激励性持股、增股。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不良导向,为科研人员和机构松绑减负,营造有利于科研人员安心、专心、潜心研究的良好制度环境。

  (三)深化区域科技合作。拓展与北京市科委合作,加强人才、技术、成果及产业化项目,推动一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共建科技平台,共享科技资源,联合申报国家、省重大专项。加大两岸科技创新交流,引进推广一批台湾农林“五新”技术,支持院校与台湾高校合作,组建联合科研创新平台。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大科技投入。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县财政科技投入增幅要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探索科技计划形成机制和组织实施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县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制度,有效提高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益。推动科技金融紧密结合,扩大“科技贷”范围,支持有条件的优质科技型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推动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无抵押贷款试点,支持保险公司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提供保证保险服务。综合运用无偿资助、风险补偿以及后补助等多种方式,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

  二、加强考核督查。以研发投入、高技术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科技创新指标列入政府绩效考核、“五比五晒”活动指标为契机,加强对科技创新政策、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落实情况的督查,确保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量、科技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培育等科技创新工作落到实处。

  三、激发创新活力。加大科技创新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倡导崇尚创新、勇于创新、激励创新、保护创新的价值导向。尊重科研规律,建立宽容失败的制度保障。推荐参加省市县“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科技特派员”“优秀人才”及“三明市青年科技奖”等评选活动,发掘和培育一批创新创业创造优秀项目和优秀团队,催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创造氛围,全面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