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SM11911-0100-2023-00010
  • 备注/文号: 尤坂政综〔2023〕18号
  • 发布机构: 尤溪县坂面镇人民政府
  • 公文生成日期: 2023-03-23
坂面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坂面镇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尤坂政综〔2023〕18号
来源:尤溪县坂面镇 时间:2023-03-23 16:16

各村(居),各有关单位:

  《坂面镇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镇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坂面镇人民政府 

  2023年3月23日 

  坂面镇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做好我镇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以及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下称《防治方案》)。 

  一、地质灾害现状与特征 

  我镇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性大。从以往发生情况看,规模多为中小型,影响范围限于灾害点附近区域,主要威胁周边居民、房屋、行人、车辆等安全。根据《尤溪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尤溪县房前屋后高陡边坡调查报告》成果、本年度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简报及本次调查,全镇境内共有地质灾害点58处,其中:滑坡45处、崩塌12处、地面塌陷1处;高陡边坡隐患点119处,全镇20个村中均分布有地质灾害点及高陡边坡隐患点,分布情况见附件2。全镇各村地质灾害隐患点及高陡边坡点具体情况见附件5。 

  二、2023年度气候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2023年气候趋势分析 

  据气象部门预测,预计我镇今年早春季(3~4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雨季(5~6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较易出现洪涝灾害;夏季(7~9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秋季(10~11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影响我镇的台风1~2个。 

  1.早春季(3~4月):降水量偏少,170~290毫米。 

  2.雨季(5~6月):降水量偏多,540~600毫米。 

  3.夏季(7~9月):降水量偏少,310~350毫米。  

  4.秋季(10~11月):降水量偏多,110~130毫米。 

  (二)2023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我镇境内的主要地质灾害多发区在坂面、青坑、芹洋、正山、仁厚、京口、际头、古迹、山岩,这些村近年来多次发生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地面塌陷。与2022年相比,今年春季雨量偏少;雨季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容易出现旱涝急转,应注意防范洪涝灾害;夏季容易出现极端高温天气。预计有1~2个台风影响我镇。地质灾害在汛期可能有所活动,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次是房前屋后的斜坡及高陡边坡,这类地质灾害点具有规模小、突发性强、危险性大、危害程度高的特点,应加强防范。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及重点防范区域 

  根据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结合地质灾害发生规律和2022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今年本镇境内规模较大且不稳定的地质灾害重点防治点有30处(见附件4),受暴雨、台风的袭击还可能造成新的地质灾害,要求各村(居)认真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一)重点防治期 

  突发性地质灾害大多是在强降雨作用下引发的,汛期发生地质灾害数量占全年80%以上。今年我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汛期,即4月1日~10月15日。4~5月可能出现的大雨时段和6~9月台风暴雨期是重中之重。汛期日降雨量50毫米以上、连续大雨3天以上或过程降雨量大于100毫米时段,台风期发生强降雨至雨后48小时时段,是地质灾害重要防范时段。 

  (二)重点防治区域 

  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边坡,因工程建设和人为削坡的房前屋后段,沟谷沟口地带及库塘周边,公路沿线和矿山采空区周边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 

  1.山前地带的房前屋后因工程建设和人为削坡引发的以小型零星滑坡、崩塌为主的灾害,主要威胁边坡前后建筑物内的人员及财产安全。对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高陡边坡,这些点再次发生灾险情概率较大,规模大型以上的甚至威胁整个村庄范围,应特别注意,要加强防范。 

  2.公路沿线边坡所引发的滑坡、崩塌灾害,除堵塞交通、毁坏公路及附属设施等,主要威胁通行车辆和过往人员的安全,特别是较高陡边坡危害范围甚至延伸至公路外部或下部。 

  3.采矿工程引发的地质灾害威胁矿山周围的人员和建筑物的安全,如采空区引发的地面塌陷灾害,开采地下水诱发的地面塌陷或水文地质环境问题等。这类灾害往往造成地表房屋开裂、公路变形、矿坑塌陷等影响,部分矿山塌陷直接影响采矿安全,局部还会发生区域性地表蠕动,造成地表建筑物下沉或变形等危害现象。 

  4.部分沟谷潜在的滑坡并发性泥石流灾害,以及境内部分大型引水沟渠或库塘渗漏所潜在诱发的滑坡并发泥石流隐患,主要危胁沟谷、沟口和引(蓄)排水等设施下游的居住人员与房屋财产安全,潜在威胁范围较广,一旦发生并发性泥石流后危害性亦较大。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 

  为确保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顺利进行,镇政府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镇地质灾害监测网络,统一指挥、协调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坂面镇地质灾害监测网络表详见附件1) 

  (二)开展“天上看、地下查、动态管”地灾隐患排查 

  充分运用遥感影像、DEM、农村房屋地籍调查成果等数据,按照一定规则筛选出疑似地灾隐患点;利用微信小程序下发数据供村镇干部现场核实筛选出房前屋后存在高度大于5米的高陡边坡隐患点,经镇、县级和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逐级审核上报至福建省自然资源部门汇总;福建省自然资源部门进一步梳理核实数据后再分发,由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地质灾害专业技术单位按照高陡边坡调查规范进行实地调查并采集基本参数后向上提交调查成果;调查成果录入省厅地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两上两下”流程,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更新,同时供用地报批等系统共享应用。 

  (三)完善群测群防体系 

  1.编制镇防治方案和群众转移预案。镇政府应组织自然资源、安办、建管、水利、交通、学校、城管等部门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房前屋后高陡边坡进行排查检查,提出防治措施,在4月1日前完成2023年度坂面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并公布实施。组织编制坂面镇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在4月1日前完成编制,并适时组织各村(居)进行地质灾害转移避让技术演练。 

  2.落实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灾责任人,原则上谁受威胁、谁负责监测,谁就是责任人。直接危及公路、水利、生命线工程等设施和危及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等受灾主体较单一的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由其主管部门负责人担任;镇防灾责任人原则上由乡镇分管领导担任;村居防灾责任人由村(居)“两委”主要干部担任。地质灾害监测人由受威胁的相关人员担任。 

  3.发放两卡。镇政府根据已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边坡和划定的危险区域,及时将防灾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及人员,将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发放到村(社区)和群众手中,以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由镇政府组织自然资源、防汛办等部门制作并发放到到相关单位和人员。 

  4.落实值班制度。镇政府和各有关单位要建立值班制度,明确值班地点、联系电话,保障通讯畅通。要实行24小时值班。在连续强降雨和台风期间等重要时段,值班人员应认真接收各地雨情、汛情、险情、灾情报告,并按规定报告、转达、处理,落实“零报告”要求,每日两次按时按要求(详见附件3)逐级上报地质灾害灾险情数据,保障地灾防御信息渠道畅通。 

  5.落实地质灾害巡查制度。防灾责任人要在汛前、汛中、汛后组织对辖区或所辖领域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边坡以及其他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开展巡查排查,重点巡查地质环境条件变化情况、应急转移预案修订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核实整改。出现灾情、险情的灾点,应当及时采取拉警戒线、竖立警示牌,转移群众避让等应急措施,同时按要求(详见附件3)上报灾情、险情。群众转移临时安置期间,防灾责任人要重点巡查临时安置点地质环境安全情况,同时防止群众擅自返回灾险情区。 

  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村(居),由驻村(居)干部、村(居)“两委”组织受威胁村(居)民实施巡查监测;受地质灾害威胁的行政及企事业单位,由单位组织员工实施巡查监测;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公路、水利、铁路等线性工程、尾矿库、临时施工工棚等,由其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实施巡查监测。 

  6.落实地质灾害监测制度。监测人应根据地质灾害气象预报信息、地质环境条件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监测时间,对威胁自身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边坡进行监测,重点监测建筑物变形、民井水位、泉流量及颜色变化、周边泉水断流、异响、坡脚渗水、坡顶裂缝、坡面剥落、地面隆起等异常迹象。台风、暴雨期间加密监测次数,并做好监测记录和分析。遇变化明显时,及时汇报传达,为因地质灾害转移避让及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7.做好地质灾害灾险情速报制度。 

  (1)速报范围。包括灾前的险情报告和灾后的灾情速报。发生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死亡、失踪和财产损失(直接损失1万元以上)的为灾情速报;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为险情速报; 避免人员死亡的属于成功预报事项,也应速报。 

  (2)速报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发生时间、信息来源、事发时间、事发地点、灾害体的规模、引发因素、灾情类别、影响范围、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发展趋势、领导到位情况、现场已采取的措施及下一步建议等。成功预报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按照实际情况确定,以地质灾害实际影响范围测定,人员以倒塌房屋内的居住人员或者灾害现场活动人员为依据。 

  (3)速报程序。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并向镇政府或者自然资源所报告。镇政府或者自然资源所获取信息后,30分钟内按流程逐级先口头上报本级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60分钟报送详细信息,来不及报告的,可先初报,根据情况随时续报。真正做到“情况准确、上报迅速、续报完整”。 

  8.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 

  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总体上分为四级,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当预警预报为黄色级或以上时,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按要求防范。 

  (1)黄色预警。当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为黄色级时,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实行24小时值班,并按照年度防治方案部署防灾工作;镇、村(居)防灾责任人应适时组织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边坡和危险区域进行巡查;防灾责任人、监测人、村级协管员应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边坡和危险区域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应立即报告,镇政府、村(居)委会应及时采取防灾避险措施。 

  (2)橙色预警。当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为橙色级时,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实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工作;镇、村(居)防灾责任人立即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边坡和危险区域进行巡查;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协管员应加强隐患点和危险区域的监测和防范。镇政府、村(居)委会及时启动群众转移预案,适时组织群众转移避让。 

  (3)红色预警。当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为红色级时,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实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并组织做好防灾救灾工作;镇政府、村(居)委会及时启动群众转移预案,立即组织受威胁的群众转移,并对其它区域进行巡查和防范,派出应急小分队或者包村干部指导防灾抗灾救灾工作。 

  9.加强群专结合监测预警实验设备运行管护。 

  为推动“人防+技防”,尤溪县对危险性危害性较大的38处(今年计划再安装1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监测预警实验设备,开展群专结合在线监测、预警发布、现场核实、综合研判、应急响应、过程跟踪等闭环管理工作,实现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的有机统一。 

  (1)预警响应流程。①现场核实,各级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和技术支撑单位人员收到黄色以上预警信息后,根据响应级别到现场核实、拍照,通过省级平台APP及时上报现场照片、核实情况、预警处置情况等,做好信息反馈。②综合研判,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通知技术支撑单位加强监测效据分析,预测发展趋势,开展中期、短期、短临预警,并根据预警级别和有关规定上报灾险情,技术支撑单位人员、监测责任人、村级协管员通过省级平台上传综合研判结果。③应急会商,根据现场核实及综合研判结果,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按需组织镇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村级协管员、技术支撑单位人员开展会商工作,及时向有关决策政府、机构汇报会商结果和相关情况。④应急处置,根据不同的预警等级和应急会商结果,按照属地年度防治方案,应急预案和村(居)转移预案及时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⑤过程跟踪,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跟踪地质灾害隐患点灾险情处置情况,并做好信息反馈。 

  (2)监测设施保护。群专结合监测经营实验是以属地群测群防网络为基础,提高群测群防科技含量,是群测群防的有益补充。各村(居)要充分认识群专结合监测预警实验的意义,切实提高保护意识,落实设备属地化管理和看护责任,组织村级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开展设备的看护、巡查工作,积极预防或减少因人为造成设备损坏,发现设备异常或损坏要及时报告,全力保障设备稳定运行。 

  (四)应急响应 

  1.转移避让。地质灾害的发生与汛期降雨有密切的关系,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等级为黄色级或以上时,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或出现斜坡裂缝变形位移、灾害体整体变形、建筑物变形、民井水位、泉流量及颜色明显变化、动植物或其他异常时,镇政府和有关单位应迅速提前做好受威胁人员转移避让;紧急情况时,可以强行组织疏散避灾,保障受威胁对象生命财产安全。 

  镇政府和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强化应急转移避险管理工作,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杜绝麻痹思想,加强避险撤离群众安置和管控工作,防止避险群众擅自返回灾险区,同时加强对受威胁群众的防灾知识宣传教育,切实提升基层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2.应急抢险。灾情险情发生后,镇政府应立即启动相应级别应急预案,组织、指挥抢险救灾工作。抢险救灾队伍要迅速进入现场,抢救受灾人员与财产;有关部门应按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分工及时做好抢险救灾相关工作。抢险救灾工作要做到防范有效,地质灾害险情未消除前,被转移人员不得擅自返回,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应急救援技术支撑。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发生后,在镇政府领导下,自然资源部门配合应急管理部门,组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迅速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查明地质灾害类型、范围、规模、成因、发展趋势,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处置建议。由镇政府及有关单位根据技术支撑单位处置建议和措施,进行科学防治。 

  (五)综合治理 

  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终止、地质灾害体初步稳定后,镇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地质灾害点的危险性、危害性和经济条件,在确保人员安全情况下,按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开展搬迁避让及工程治理。 

  1.搬迁避让。对位于偏远山区、工程治理投资过大或治理后仍不能有效消除隐患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鼓励搬迁避让、异地集中安置。要根据省党政办公厅《福建省农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闽政办〔2016〕116号)和自然资源厅《关于进一步明确地质灾害搬迁重建相关事宜的通知》(闽自然资发〔2019〕21号),结合乡村振兴等相关文件精神,按照愿搬尽搬的原则,进一步细化到村,落实到户,同时各部门要加强配合,实现数据共享,确保多部门叠加补助政策落实到户。 

  2.工程治理。对位于村、镇规划区内、自然因素引发、危险性大、威胁人口多、造成经济损失大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会同县自然资源部门将其纳入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库,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有序开展治理。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方组织治理并承担治理所需费用,由各相关主管部门督促责任方严格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落实配套防治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施工、验收的“三同时”制度,否则主体工程不得投入生产或使用。 

  五、明确部门工作职责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全镇各部门,各村,各包村工作组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落实部门责任,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制度,建立健全以镇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制和有关单位领导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对疏于管理、责任不落实、人员不到位造成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和有关单位主要领导,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严格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一级抓一级,确保防治工作层层落实到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员,并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党政办:负责发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指令。 

  自然资源所:负责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防群测网络,落实监测、预防责任人;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上报灾情数据。 

  村建站:对建设工程等人为活动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监督责任单位(人)进行治理;加强对在建工程及弃渣弃土场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防治工作。 

  水利站:负责指导做好水库等水利工程及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防治、抢险等工作。 

  公路站:要做好公路沿线及周边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防治工作,组织力量抢修因灾损坏的公路设施,保障交通干线和抢险救灾重要线路畅通。 

  民政办:负责紧急转移人员的安置及生活救助等工作。 

  学校:负责校舍周边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组织落实学校地质灾害的监测、治理和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师生避险转移工作。 

  旅游办:负责做好旅游景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防治工作。 

  安办:做好尾矿库(坝)的汛期安全监管,防止尾矿库(坝)溃塌引发次生地质灾害。 

  各村及包村工作组: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具体落实各个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测人、责任人;加强地质灾害发生前兆特征的巡回检查,对可能发生险情的,应当及时动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制疏散避灾,同时向镇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 

  其他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六、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明确防治目标和任务,层层压实防灾责任、确保各项防治工作落实到实处。汛前、汛中、汛后等各个重要节点时期,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应对群测群防体系建设、防治方案和转移预案编制、两卡的发放、巡查排查和监测记录,警示牌的设立、地灾预警预报信息接收和传达、避灾点建设、防灾常识宣传、应急技术演练等工作情况进行指导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建议,并督促及时整改到位。 

  (二)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执法力度 

  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对用地红线外扩50米范围内存在坡度大于20度的斜坡边坡、常年有水的河岸溪岸及矿山采空区、岩溶分布区等地质灾害易发区,要求建设单位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征地建设前必须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经评估达到适宜建设的,才允许建设用地审批,从源头上管控人为工程诱发地质灾害。 

  加强对个人建房削坡不护坡、乱弃土乱填土、在村民集中区内不按设计规范采矿活动和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行为进行管控,严格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的审核审批,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杜绝人为活动加剧引发地质灾害的行为,违反有关规定,发生地质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条款,追究相关领导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和技术保障 

  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在划分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列入镇政府的财政预算,为地质灾害的调查、监测、预警预报、应急处置等环节提供资金保障。危及受灾主体较单一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由受灾主体单位承担 

  (四)提高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 

  各村(居)、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宣传和培训,通过讲座、广播、有线电视、宣传图片、防治知识手册,应急技术演练等手段,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对因灾险情危急已避险撤离群众,更要做好宣传疏导,防止群众擅自返回灾险区,切实提高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形成群众积极配合、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附件:1.坂面镇地质灾害防治网络表 

  2.坂面镇高陡边坡及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情况表 

  3.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统计表 

  4.坂面镇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附件1 

  坂面镇地质灾害监测网络表 

  坂面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林英专(坂面镇统战委员) 

  副组长:杨光洲(党政办主任) 

          朱振笔(自然资源所所长) 

  成员单位:自然资源所、财政所、民政办、水利站、林业站、派出所、建管站、公路站、电信站、旅游办、安办、广电站 

  办公室主任:朱振笔,值班电话:6433058 

领导小组办公室 

村别 

联络人 

责任人 

备注 

林英专 党委委员、副镇长 

杨光洲  党政办主任 

6433133 

朱振笔  自然资源所所长 

6433058 

坂面 

叶开鑫 

陈开哲 

各 

驻 

村 

工 

作 

组 

应 

抓 

好 

相 

关 

的 

监 

管 

与 

督 

促 

工 

作 

芹洋 

陈自体 

朱开名 

大墘 

罗增强 

罗增茂 

际头 

陈世和 

陈启伟 

吾园 

林荣通 

林增昆 

京口 

张上才 

朱周建 

青坑 

罗作波 

田冰心 

正山 

林世钦 

林世坤 

蒋坑 

杨光珠 

杨光珠 

华园 

谢绍坤 

谢绵燕 

山面 

许德行 

张春艳 

闽湖 

张庆钰 

张庆钰 

古迹 

曾垂柱 

张宗日 

肖坂 

王善迁 

王善迁 

大坪 

陈裕习 

陈维圭 

下川 

黄高江 

林昌怀 

山岩 

纪钟文 

纪贤彬 

仁厚 

叶礼奎 

林方友 

永坑 

纪生振 

纪金贤 

后坑 

陈子用 

陈子用 

  附件2 

  坂面镇高陡边坡及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表 

村别 

隐患点类别 

地质灾害隐患点 

高陡 

边坡 

合计 

滑坡 

崩塌 

泥石流 

地面塌陷 

小计 

坂面村 

下川村 

蒋坑村 

吾园村 

大墘村 

古迹村 

13 

仁厚村 

山面村 

正山村 

闽湖村 

山岩村 

永坑村 

青坑村 

大坪村 

华园村 

肖坂村 

后坑村 

12 

京口村 

芹洋村 

22 

24 

际头村 

13 

全镇总计 

45 

12 

58 

119 

177 

  附件3 

  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统计表 

上报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乡镇

(单位) 

类型 

共转移

户数 

共转移

人数 

伤亡情况(人) 

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 

 

类型 

地灾点名称 

规模

(m3) 

户数 

人数 

拉警戒线

立警示牌

转移人员

(可多选) 

备注

(联系人

和电话) 

死亡 

失踪 

受伤 

 

因地质灾害转移情况 

灾情 

           

地质

灾害

灾情险情

灾情 

           
           
           
           

险情 

   

险情 

           
           
           
           

预防转移 

   

           
           
           
           

合计 

           

合计 

           

负责人: 

       

审核人: 

       

填表人: 

 

说明:1.发生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要分别填报;

2.灾情就是有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包括房屋倒塌;

2.险情就是出现滑动溜方或者变形迹象,但未造成人员伤亡,也无经济损失;

3.本表格在强降雨或台风期间等重要时段,值班人员应在上午8:00,下午14:30前,一日两次逐级上报到县自然资源局汇总。 

  附件4 

  坂面镇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村 

类型 

统一编号 

名称 

灾害规模等级 

灾害潜在威胁 

体积

(m³) 

规模 

等级 

户数 

人口 

险情

等级 

坂面 

崩塌 

350426020096 

坂面村东城坂石光龙宅后崩塌 

400 

小型 

15 

小型 

滑坡 

350426011994 

东城坂3号石文龙等宅后滑坡 

21000 

小型 

小型 

滑坡 

350426011977 

东城坂石文光等宅后滑坡 

504 

小型 

17 

小型 

大坪 

滑坡 

350426010616 

大坪村官坑陈长流宅后滑坡 

360 

小型 

16 

小型 

滑坡 

350426011004 

大坪村官坑3、5号宅后滑坡 

4000 

小型 

16 

56 

小型 

口 

滑坡 

350426010619 

古迹口村桥北庄礼良宅后滑坡 

1971 

小型 

小型 

滑坡 

350426010988 

古迹村大湾庄义炳宅后滑坡 

96 

小型 

15 

小型 

崩塌 

350426020976 

古迹村大湾庄信杰宅后崩塌 

600 

小型 

24 

小型 

崩塌 

350426020977 

古迹村常山陈明宅后崩塌 

300 

小型 

12 

小型 

滑坡 

350426010621 

古迹村常山曾垂沐宅后滑坡 

144 

小型 

16 

小型 

滑坡 

350426010990 

古迹村古迹口叶明海等宅后 

1500 

小型 

小型 

闽湖 

滑坡 

350426010976 

闽湖村美味饭店房后滑坡 

660 

小型 

小型 

青坑 

滑坡 

350426010792 

青坑村林荣沾宅后滑坡 

286 

小型 

小型 

滑坡 

350426010791 

青坑村林旺孙宅后滑坡 

344 

小型 

小型 

滑坡 

350426010986 

镇青坑村罗正任宅后滑坡 

540 

小型 

小型 

滑坡 

350426010987 

青坑村林瑞赞宅后滑坡 

240 

小型 

小型 

下川 

滑坡 

350426010625 

下川村上桥头黄肇建宅后滑坡 

450 

小型 

小型 

滑坡 

350426011965 

下川村何光亮宅后滑坡 

12000 

小型 

小型 

正山 

滑坡 

350426010668 

正山村林玉杯宅后 

3000 

小型 

18 

小型 

滑坡 

350426010669 

正山村陈文铃 

100 

小型 

27 

小型 

滑坡 

350426012003 

正山村郑有生等4户滑坡 

1500 

小型 

18 

小型 

崩塌 

350426021111  

正山村音头18号屋后崩塌 

1000 

小型 

小型 

山岩 

崩塌 

350426020993 

山岩村陈长炽宅后崩塌 

140 

小型 

小型 

芹洋 

崩塌 

350426021027 

芹洋村芹洋18号宅前崩塌 

192 

小型 

15 

50 

小型 

崩塌 

350426021097 

芹洋村上园陈天隆崩塌 

250 

小型 

12 

小型 

京口 

滑坡 

350426011995 

坂面镇京口村林洪相宅后滑坡 

2100 

小型 

小型 

崩塌 

350426021058 

京口村台子2号张有通等2户崩塌 

60 

小型 

小型 

际头 

崩塌 

350426021025 

际头村秀坪5号陈基锡宅后 

56 

小型 

小型 

滑坡 

350426012000 

际头村陈启正屋后滑坡 

6000 

小型 

小型 

永坑 

滑坡 

350426012023  

永坑村32号林大城宅后滑坡 

55000 

小型 

小型 

合计 

30 

       

90 

402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